[Nov/2022 | Investing] 海波的随想 – 微博 Notes

  • 总结:他对外对商业/投资有很深的见解,对内对习惯培养/无限游戏/反脆弱/学习方法论有很深的见解,以blockchain fork就是零成本造反这个见解也很有价值. 他的今年六月Podcast把投资框架串讲了一下感觉很有价值. 

————————————————————————–

  •  2017-10-02
    • 多数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少数人吃不了生活的苦
  • 2018-02-24
    • ​​​今天才第一次理解了会花钱才会赚钱的意思。
      • 你在消费和选择的过程中才变成了用户,才明白了产品的优劣。有趣的是,你对各种产品体验越多,覆盖面越广,你对各种公司经营策略就会越理解。
  • 2018-06-09
    • 费曼学习法 – 浅理解与深理解
    • 通过向他人解释来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加深理解 & 循环
  • 2019-02-19 
    • 如果把能力做成一张地图,可以分成舒适区,能力扩展区,未知区。应该把资本花在舒适区区,主要时间花在能力扩展区,次要时间花在未知区做适度漫游。
  • 2019-02-21
    • 人如果长时间处在焦虑和绝望中,理性思考会被动物性的本能代替。大脑会选择看上去最符合直觉,而不是最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抓住救命稻草”是个形象的比喻,即不再解决正确的问题,而是最符合直觉的问题。
  • 2019-03-02
    • 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所以走上错误的路,或者制定错误的人生规划,等于每分钟都在为“看不清真相”买单。 ​​​
  • 2019-03-04
    • 情绪是思考的快捷方式
  • 2019-03-06
    • ​​​解构:发怒的本质是遇到问题,本能快速代替了思考。
  • 2019-03-06
    • 学习最大的难处:没有实时反馈,很难取得成就感。大多数时候必须人为设置学习成果里程碑,刺激自己持续进步
  • 2019-03-18
    • 思考是把大脑里的连接拿出来使用的过程,学习是建立和改变这种连接的过程。蠢人一辈子都在使用出生以后十几年内建立的连接,不再更新。聪明人不断探索方法,系统性的改变和建立新连接。 ​​​
  • 2019-03-19
    • 一个人做坏事,大多是因为头脑简单。想到钱,大脑只能连接到偷/抢/贪污,连接不到长期风险。 通过学习,掌握世界规律,从未来拿钱这种安全,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需要若干中间连接。简单的头脑连接不起来。
  • 2019-03-26
    • 正常化偏误(Normalcy Bias)
    • 当一个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还以为一切都正常。局面已经很不正常了,你还在假装正常。
    • 互联网是1993年出现的,其后逐渐发展,2000年还有过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碎。但报纸行业的广告收入彻底崩溃,到2005年-2006年才开始显现
    • 911事件中,飞机已经装上世贸中心大楼,楼里工作的人,还有心情和亲友打电话闲聊,当没事。接到疏散通知以后,有的人还在楼道里和同事聊天,想先看看别人的反应,结果没跑出来
    • 纳粹德国统治时期,德国有很多富有的犹太人,1935年的时候,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政策已经非常明显了,有10万犹太人逃离德国,但还有45万人选择等待,他们总觉得……不至于吧,也许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结果都被送入集中营。
    • 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全城2万人都死了,专家考察遗址的时候,发现人们死之前还在做日常的事,好像根本没事。事实上,他们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逃生
  • 2019-03-30
    • 花了一周一口气研究了许多财务造假的方式,才明白财报造假根本不可防备。所以如果把财报当成基本面的全部,那离亏钱就不远了。
  • 2019-04-08
    • ​​​如果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已经是在浪费生命了。工作和休假不过是换种方式浪费。如果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休假和工作也不过是换种方式娱乐。
  • 2019-04-11
    • 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从一开始它的产权归谁,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能最大化利用其价值的人手里去。
  • 2019-05-10
    • 1.不恋旧:把每一步当成第一步来思考,忘记已经沉没成本。术语是:脱先。
    • 2.不要脸:随时翻篇,不要成为自我叙事的奴隶。
    • 3.不怕死:很多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无解,或解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不担心这件事情失败。
  • 2019-05-12
    • B+I象限
    • 打零工的赚的是不稳定的时薪,工薪族赚的是稳定的月薪,业绩弹性大的工作赚的是与业绩挂钩的年薪,投资人赚的是标的内在价值的增长和标的定价的周期性波动,企业家的财富则是以公司利润为基数乘以估值倍数的市值。这里基数规模最大并且乘数效应最大的是企业家,并且经营中还占有大量的杠杆,所以财富顶层里占比最大的一定是企业家群体,特别又是金融领域的企业家更是占尽了好处。职业投资相比上市企业家的赚钱效应要逊色得多,但好处是经营风险相对小,操心事儿少得多,能挑最好的公司作为价值基数并且聪明的利用周期波动来放大利润倍数,所以这个做行当进入TOP序列也不奇怪。其它各种常见的工作,风险最低收益最可预期操心劳命系数最小(相对于企业家和投资人),但是收入机制的上限明确基本是加法模式。好在一方面这里面根据业务价值和专业程度还是分出了足够宽的细分档次,另一方面运气好赶上风口也有机会通过期权和股权兑现享受一次性的财富乘法。
    • 大多数企业家的问题是:做企业必须all in,而且需要在某一个方向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取得长期优势。但同样因此在外界条件改变时,没有调头的余地。 就像恐龙,在肌肉上做到极致,结果在外界条件改变时,生存能力不如蚂蚁和老鼠。 我们看见的表面光鲜的企业家,不过是幸存者偏差下的幸运儿。
  • 2019-05-16
    • 和不同思维模型的人讲自己的道理,本质和改变别人的宗教信仰没有区别,古代都是用血与火解决的。坚决不浪费时间。
    • 有意思的是,我认识到改变思维模型和改变宗教信仰本质一样以后,我就瞬间不再跟人争辩了。
  • 2019-05-25
    • 硅谷王川 – 市场竞争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一家独大,一个人大块吃肉其他人喝汤; 第二种是有不少人都可以进来吃点肉,都能饱但也不是太多。如果是投资,要选第一类市场,投那个一家独大的。如果创业,应该选第二类的市场,至少饿死的概率低很多。如果进入第二类市场去投资,或者进入第一种市场去创业,那就很可能悲剧
  • 2019-07-17
    • 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不用多劳动就能增加收入的职业,和需要增加劳动时间才能增加收入的职业区分开来。
    • 前者比如投资者:买入100股和10000股的时间是一样的。
    • 后者比如猎头和房产中介:每多赚一份钱,你一定要多付出一份时间
  • 2019-08-01
    • 太棒了
    • 更长线的套利机会往往情非得已(能赚快钱,谁愿意去赚慢的?)但长线套利机会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护城河。就像刘强东早年在采访时说“就算有更多钱,你还得花这么多时间培养人。” 巴菲特有时候看公司,似乎会认为ROA太高不好,因为更大的资本投入,是有效的护城河。这两者似乎有很微妙的相似性。
  • 2019-09-14
    • 阅读:成本非常低,但高于观察和交流;理解很深刻,依然容易片面,除非博览群书,互相印证。阅读有一个前三者没有的优点:“系统性”。花时间写书的人,大多数还是有了自己的体系。阅读有体系的内容,有助于对照自己的知识体系纠错和发现对方的问题。理解起来也不至于到处相互冲突不自洽。是深刻理解问题的最佳选择。
  • 2019-09-17
    • 对工作有两种认识模型:
      • 1. 大多数人认为是:维持生计的手段;
      • 2. 少数人认为是:低成本认识世界的杠杆,拿着别人的工资,做自己没有资本去做的事情;
  • 2019-09-30
    • 创业中始终不被卡住很难,需要积累目标行业资源
  • 2019-10-14
    • 个人的发展和公司一样,最重要的不是现在有多少资产,而是增长速度和持续增长的时间。
    • 从这个角度看,不断的探索寻找增长的市场,并在市场里面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是良好的职业规划。 ​​​
    • 守在不增长的行业和公司,必然要承受论资排辈的痛苦和时间成本的消磨。
    • Comment:Tim Ferriss也在Tools of titans聊到增量行业与存量行业中职业发展心态上的差异。
  • 2019-12-21
    • 钱只不过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通用资源。然而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钱。有很多问题需要专门的资源,有很多问题用钱特别低效。所以赚很多钱没什么意思,有能解决问题的资源才是关键。
    • Comment:说得好
  • 2020-02-16
    • 以前一直在讲在能力圈边缘多下功夫,但是如何定义能力圈边缘很模糊。突然明白能看见阈值何在,能定出突破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就是能力圈边缘。再近就轻易可得,再远就是瞎碰了。
  • 2020-04-03
    • 催化剂和壁垒是矛盾的关系。有壁垒的地方才可以储存价值和财富,但是催化剂的进步会不断摧毁旧的壁垒。
  • 2020-05-03
    • Life is long gamma
  • 2020-05-04
    • 如果一个计划的目标太过明确具体,导致缺乏修订的可能,就失去了反脆弱性。计划成功依赖于所有假设都没有波动。
    • 树立具体的强制性目标,并在外部环境改变以后还死撑,就好像旅游者知道景点已经倒塌了还要往那个方向行进一样愚蠢。
    • 反脆弱让我们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等待波动,让Gamma帮助我们成功。Just survive, just show up.
    • 广结善缘,真诚守信,让利于人,多多试错是四种收益巨大的期权,最好的事情是他们全都免费,或成本极低。
  • 2020-06-12
    • 把现金看成期权
  • 2020-06-14
    • 硅谷王川 – 多读1600-2000近代史,太久则可能记录不全,太新则可能尚未盖棺定论
    • 阅读历史的几个着眼点: 1,张三和李四为什么根本原因(争夺什么资源)而发生冲突 ; 2,冲突慢慢加剧,激化和最终大爆发的过程和中间各种噪音和烟雾。3,张三战胜李四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哪些结局是必然,哪些是偶然。4. 为什么失败者面临必然的败局还心存侥幸,决策者的思考角度
  • 2020-06-22
    • 解读信息/数据的角度最容易出现维度缺失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正确的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 Highrise只是将文字从“注册并试用”改为“查看购买方案与价格”就给他们增加了200%的注册量。
    • Airbnb发现了纽约订单数明显不足,最终分析出了照片拍摄质量问题,而不是归因于营销投入不足。
    • 推特早期确定用户留存的关键在于用户关注了30人以上。这也是对数据正确解读的成果。
  • 2020-06-27
    • 这就好像走夜路遇到坏人会被抢,防止遇到坏人是不work的,得防止走夜路。加杠杆遇到波动会爆仓,防止波动是不行的,得防止加杠杆
  • 2020-07-07
    • 把失败当成一个中性反馈,就能迭代并成功; 把失败当成一种心理成本,就会被亏损压垮。
  • 2020-07-14 – 硅谷王川
    • 大部分地方的土地是巨大的累赘和经济负担,因为产出少,管理成本远超想象。管理成本高往往不是地理或者气候的因素,而是当地的人文经济生态结构的因素。
    • 只有极少数关键咽喉要道的土地和港口才有巨大经济价值。
  • 2020-07-16
    • 规则是一种共识,价值是一种共识,古代所谓的法统是一种共识,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和谐,就有很高的管理/统治成本。 ​​​
  • 2020-08-15
    • 失败没有什么价值,对失败原因的深层次挖掘才有价值。反过来说,如果不对失败的原因进行挖掘,就对不起经历过的失败了
  • 2020-10-04
    • 硅谷王川 – DeFi 从一个角度看,就是把传统金融的”部分准备金制度” (fractional reserve lending) 的各种连环抵押的基础设施全部搭一遍,但一个关键区别是: 当信贷萎缩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发生时,会有急剧的连环强行平仓的事件发生,很多数字资产以法币估值会急剧下降。很多炒作者这时才知道 liquidation fee这个东西,一夜之间把前面赚的很爽的利润全部亏光。传统金融里,遇到这种情况央行会救市,而 DeFi 没人救,估计很多传统金融的人还会幸灾乐祸。短期虽然会很惨,但长期这可能会使其 defi 基础设施进化得更加反脆弱
    • 救市本身是抹平波动积累脆弱性的行为。
  • 2020-10-06
    • 意识到有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因为没有及时记录都忘掉了。以后将随时把瞬间的想法记录在微博上供批评。 ​​​
  • 2020-10-06
    • 创业很难反脆弱,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企业家有意识,可以通过有价值的多元化经营实现反脆弱。企业家也可以通过对个人资产多元化配置实现个人的反脆弱。
  • 2020-10-09
    • 评估业务是否外包的时候,要最优先评估外包业务的长尾风险是否能被充分分散。
    • 例如某个环节市面上提供商不够多,提供商的产出不够稳定,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自己做,这种情况下不是自己外包此环节,而是自己成了别人生态的外包服务商。
  • 2020-10-12
    • @-征途- “不回撤的人生”的分享,感触很深!回撤的本质是浪费时间,时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资源! ​​​
  • 2020-10-20
    • 当你试图改进一个东西,实际上是在和其他人一起争夺低垂的果实。但当你的目标是创新和革命,反而会发现没有对手。 ​​​
  • 2020-10-30
    • 随着生成规模扩大,可变成本不断上升,到一定的规模原有架构就无法适应,或者说成本无法接受。这个时候,如果生产关系不改变,架构就要崩溃。而改变同样意味着原有架构的和平崩溃。
    • 通常情况下,生产单元本身的成本不会增加,固定成本也只是线性增加,非线性增加的只有管理成本。
    • 突然想起淘宝和京东算不算是不同的生产关系变体,淘宝靠生产资料与利润归个人扩大规模,京东(直营部分)靠技术降低规模做大的margin cost。
  • 2020-11-13
    • 公司直营连锁还是加盟的逻辑,和政治上大一统还是城邦联盟的逻辑异曲同工。
      利润大大高于管理成本,就会直营。利润略微高于管理成本,直营和加盟都可能。利润一旦不能支付养活直营团队的成本,加盟就是必然。 ​​​
  • 2020-11-23
    • 群体惯性这个描述很生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群体惯性,网络效应也是。大家互相被束缚着,裹挟着,不由自主往一个方向前进,不管那边是不是深渊。。。 ​​​
    • 在古代,土地和人口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大规模获取它们的办法不是开荒和殖民,而是战争。如果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土地和人口了呢?战争还有必要吗?当然有,但恐怕形态就大不一样了。–李筠 西方史纲 ​​​
    • 让你强大东西发展到极致,会渐渐让你变得不适应环境。恐龙的肌肉,罗马的奴隶制,过于依赖资源的国家,靠勤奋不断晋升的员工。 ​​​
    • 罗马人的奴隶制,后期获取奴隶的成本不断上升(外部的人越来越少),管理奴隶的成本也不断上升
    • 实力决定意图。所以历史上并不是野心家导致乱世,而是乱世让野心家看见了机会,因为原本不够的实力突然够了。我想特朗普上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
    • 李筠老师也总结:凡是大野心家出现,一定是时局纷乱,原有制度已经接近失效,无力管理和控制各种事务。把大人物放进这样一个硬逻辑,思考的重点就不再是个人的品质,而是如何顺势而为。
    • “帝国的规模不是军团战斗力单向决定的,是军团战斗力和管理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决定的。” 这实际上让体制和管理能力不足的罗马帝国时代扩张有了天花板。同时体制不再适应发展需要,是一切体制走向灭亡的原因。 ​​​
    • 资源诅咒的本质是单一维度的强大,造成了畸形的局部最优解。任何改变都会导致短期利益受损。因此整个社会对资源的依赖形成了强烈的惯性,进而僵化,停止发展。
    • 从这个角度看,资源诅咒对各人也是存在的。停留在自己最优势的区域达到了局部最优解,通常这就是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无法移动。 ​​​
  • 2020-11-25
    • 费曼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实际上为我们制定了一个学习过关的标准:融会贯通。你没有融会贯通之前,你每陈述一个问题都要花努力在大脑里面搜寻相关信息。而融会贯通之后,你每一次跟别人讲,还能够进一步的去串联其他相关信息。
    • 如果有加强版的费曼学习法,就是@硅谷王川 反复强调的,写下来,输出出来。 写比讲更好的地方之一是,在未来回顾的时候,你不能抵赖。 之二是:你需要梳理的知识比较复杂的时候,你大脑一般只能同时记住6-8件事情,写下来则能不断的回顾。相当于把运行内存的东西放到硬盘里,但可以不断取出来用。
  • 2020-11-29 
    • @硅谷王川 说了句话,我今天早上突然想明白了:在同样的逻辑体系之下,我很难靠更努力的分析研究,比别人建立起较大的优势,因为大家脑袋都差不多聪明。但是如果我如果能够通过主动发现学习新东西,能提前发现新的逻辑体系并参与其中,而别人还沉浸在旧的体系里不能自拔时,那就非常轻松超越这些人。 ​​​
    • 理解新的逻辑体系,不是说你想要理解就能理解的。是要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沉浸在那个新的场景和视角里观察,才能真正看懂的。短期内没有捷径,但过了一个坎后则无比轻松。
  • 2020-12-01
    • 什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一些毫无竞争力的生意,比如饭店,还能赚钱? 本质上是人口分布,口味,环境审美等多因素的分布不均套利。 一个套利已经完成,这个不均匀就得到了减弱,再开一家同样的店就成为了恶性竞争。
  • 2020-12-02
    • 现在很多富豪去欧洲购买基础设施,想保住二代和三代们的幸福。未来的电和气可能主要靠太阳能。这些钱可能会打水漂。
    • 更值钱的基础设施可能虚拟化,区块链干掉大量银行业务。 数据比自来水更贵。在不需要打击你的情况下掠夺你的财富。 正所谓:消灭你,与你何干?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值钱的资源一定会不断的迁移。这是新富豪对传统富豪的不带硝烟的剥削。 保住资产唯一有用的东西,是拥抱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存在于优质的思考里面。
  • 2020-12-04
    • 好的关注列表像一个智囊团,好的微信群像一个外脑。
    • 感觉自己应该降低读书的权重,而增加读一些高手社交媒体的时间。
    • Comment: 完全同意
  • 2020-12-09
    • 硅谷王川
      • 意识到过于繁忙 (缺乏闲暇时间),和满仓的人(缺乏富余资源) 都会有个问题,就是新的趋势,新的机会来临时,反应迟钝,或者即使隐约知道了,也无心无力去研究和捕捉。
      • 因为调整方向,往往会意味着接受当下的,明确的局部损失。面对明确的局部损失,和不确定的模糊的新机会,人性决定了心态上不太可能选择后者。
      • 所以永远给自己保留相当多的闲暇时间和富余资源,这样当趋势改变时,永远有能力在早期就洞察,在早期成本很低的时候就去调整参与。
      • 而复杂系统的基本规律,就是方向和范式是注定不断调整改变,无法提前预知的。穷凶极恶的 all in 的人,最后往往没有好下场。
  • 2020-12-12
    • 重视搭建系统,避免纠结于目标!因为目标无论多么明确,都有两个问题:
      一是它定位未来,二是过于具体。 ​​​
    • 立足未来的目标不可执行,立足当前的系统则带来有效的行动。
    • 目标是单一的,脆弱的;而系统是网状的,反脆弱的。
    • 搭建系统可以借助有效的工具,例如rr和obsidian等网状思考的工具。微博也是很好的输出工具。
  • 2020-12-13
    • 如何识别一个人值得关注和学习:能在至少两个事物上提出让你耳目一新,且可验证的思考模型。
    • 如何识别假高手:初看上去高深莫测,但思路根本不work。而且不敢深入的探讨底层逻辑,云山雾罩,或讲段子。
    • 如何识别傻逼:口气大,吹嘘关系,以单一维度强大为荣(钱多/官大),不理解随机漫步和反脆弱。 ​​​
  • 2020-12-16
    • 人类简史上有一句话: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而价值的重点是“别人相信”。因此少量坚定的买入者会决定价格,不管这些坚定的人是投资还是投机。
  • 2020-12-19
    • 硅谷王川 – 人直觉上误以为一级市场上去谈生意,衣冠楚楚,有仪式感,觉得自己在干正事。二级市场上都是些炒股的赌徒。
    • 但二级市场最大的优点是直接把和其它市场博弈者的谈判磋商的费用降到零。
    • 一级市场那种谈生意的方式,扩展性太差,太落后了。
    • 对于能够自控,驾驭二级市场规律的人来说,没有谈判磋商成本的二级市场,远远优于一级市场
  • 2020-12-29
    • 如果不想明白资产的价值,人会为追求资产的数字陷入无止境的苦干,毕竟数字又没有上限。
      基本的财务自由实现后,不要为自己有多少钱而兴奋,要为自己有多反脆弱,多少维度的复合优势努力。
      有多少知识,能使用多少资源,有多少人能相信你,让你能更低阻力的达成目标,这都是数字衡量不了的货真价实的财富
    • 对这个问题有个进一步的思考,每天要优先安排跟自己从事的业务有关的随机探索,然后记录下来。 第一是随机探索的重要方式是刷相关推,和同学一起讨论,有助于上面说的吸收他人观点; 第二是相关性内容学习效率高,不断使用掌握深; 最后是记录下来,未来可以看得很清楚对当时状况的错误思考模式。
  • 2021-01-06
    • 之前就有这个感想,川哥说清楚了:公司本质上是个摩擦较小的子网络,利用其高效的优势对市场套利,同时也带来物理世界资源局限。未来全网的摩擦不断减小,很多公司没必要,也没空间了。
  • 2021-01-07
    • 1/“知识”在世界的高复杂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过早预测规划,“知识”只会增强犯错的信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要发笑; 2/大猩猩们(苹果微软特斯拉腾讯等)的舞场,也是不计其数失败者的坟场,大自然才是最准确的裁判; 3/清醒认识自己的无知和世界的不确定性,与时间站在一起,保持常识
  • 2021-01-10
    • 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 45% 源于习惯。神经通路是大脑里的沟通渠道,这些通路就是习惯在身体里的“长相”。
    • 它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
    • 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 理解这一点后,我们的目标变得简单明了。如果想要建立并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我们就要不断重复。
    • 压力会促进习惯性行为,无论这种习惯是好是坏。压力会促进人们更加依赖惯性行为
    • 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没有精力做出决定时,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
    • 压力是负反馈循环的绝佳导火索,它会触发一个坏习惯,坏习惯又会触发内疚感、内心的焦虑和更多压力,这些消极因素会再次触发这个习惯。
    • 但是如果习惯本身就能缓解压力会怎样?拿锻炼来说,你的压力把你拽到健身房,锻炼会帮你缓解焦虑。(妙不可言)
    • 基底神经节找到模式并重复,是大脑节能模式。 前额皮层主导理性,是大脑性能模式。 后者一旦累了,前者就获得主导。这就是你被坏习惯压垮的时刻。
    • 微习惯的本质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不断折腾,直到拓宽了舒适区。
    • 恶习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蔓延出许多根须,深深的扎根在你的生活。坏习惯们是彼此的刺激源,他们是一个生态。 ​​​
    • 比如:你今天遇到压力心情沮丧,于是暴食;吃完更沮丧,可能觉得今天就废了,于是打个游戏不想努力了; 游戏打到半夜,第二天就自然晚起,觉得新一天又过了一半。这就是颓废的生态!
    • 基于结果的努力和基于身份(世界观和自我定义)的努力差异很大,前者可能完全打偏。比如你想瘦下来去断食可能得厌食症,但你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努力则会长期健康的生效。 ​​​
    • 重复的行为会形成习惯,习惯会内化认知,真正的改变“我是谁”的的答案(自我定义,甚至人生观/世界观)。
      • 例如:你偶尔运动一次,你不会觉得运动和你有什么关系;你长期习惯性运动,你会自我定义为“运动者”。这就是行为形成习惯以后带来的身份内化。再加上你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感,你会很珍视这种健康的感觉,不愿意轻易破坏它。这就是习惯带来的世界观改变。反之,烟也抽了,酒也喝了,再大吃一顿又算什么?再熬夜打游戏也还好,明天我再改吧。慢慢的“开开心心活到50岁就够了”也会成为你的人生观。我的一个发小就是如此,我觉得他远远比这聪明,但我无法说服他。
    • “ 除非你意识到潜意识的存在,否则它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之为命运。”
    • 正念冥想的做用之一就是觉察到系统一(潜意识/习惯)对你的无意识驱动。 ​​​
    • 人的大脑会不由自主的模仿身边亲近的人,模仿社群里面大多数人。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和那些对自己期许高的人在一起,多把自己置身于积极的社群里。
    • 很多酒肉朋友内心深处,是无法容忍你比他过得更好的,这会让他非常痛,这是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人性的嫉妒可以黑暗到想象不到的邪恶。远离这些人。多亲近那些鼓励你,愿意和你合作共赢的人。
  • 2021-01-18
    • 读比较深的书有两个技巧:
    • 1. 慢下来,参考微习惯,一旦觉得烦想跳读就切换其它书看看。
    • 2. 不断回看目录,寻找作者的思路。读塔勒布的书就这样,作者有他思路。但是由于他水平很高,读起来感觉很凌乱。要不断整理思路,才能跟上他的写作线索。
    • 意志力是很宝贵的资源,注意力也是。注意力受到意志力的控制,在意志力消耗完的时候,注意力也会很难集中。
    • 硅谷王川 – 在复杂系统的博弈中,一定要首先思考摸索谢林点在哪里。如果不知道,一开始只能做低成本的测试,而不宜倾巢出动,否则可能做大量无用功而耗尽元气
  • 2021-01-19​​​
    • 创新是对已有元素出乎意料的连接。这种连接往往是大脑在好心情和认知放松的前提下做出的。
    • 所以,你越自由就越富有这句话不只是鸡汤。自由的心灵有利于产生新的连接/创意/机会。
    • 内卷的人生会产生稀缺效应,由此无法关注外部机会,固步自封。 ​​​
    • 认知放松是进展顺利的表现,反之认知紧张就是大脑感觉到了进展有问题。由此会进一步影响到心情变好/不好。
    •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认知紧张状态会加强,此时出错机会变小,但创新机会也变小。 ​​​
  • 2021-01-19
    • 有机体对新奇的刺激表现出认知紧张,有利于提高其生存概率;之后反复出现会出现认知放松和熟悉;再往下就会纳入舒适区甚至开始有点喜欢。
    • 这就是广告不断刷屏,变成名牌的过程!这就是宣传一定要不断重复的原因!这就是你约女孩子去外地更容易加强她对你依赖的底层逻辑!
  • 2021-01-22
    • 区块链由于是胖协议,瘦应用,用户的数据和账户的决定权完全属于自己;开发者在上层部署应用也是permissionless。产生的组合数和用户获得的低成本都会促使一次巨大的开发者爆发。
  • 2021-01-22
    • 人的大脑有主动相信一切信息的倾向,而理智帮助你怀疑,否认。当你精疲力尽,理智不想介入思考的时候,你会非常容易接受一切信息。
    • 这可能就是累了的时候更容易相信广告买买买的原因。想想为什么淘宝和京东都要让你过12点开始抢购?这就是传销和各种洗脑,为什么要让人精疲力尽,甚至饥饿的原因。 ​​​
  • 2021-01-23
    • 硅谷王川 – 催化剂和壁垒是矛盾的关系。有壁垒的地方才可以储存价值和财富,但是催化剂的进步会不断摧毁旧的壁垒。
  • 2021-01-31
    • 不管信息是否足够,大脑都倾向于仓促形成结论:“明迪克会是一个出色的领导吗?她聪明又坚强……”你的脑海中一定会马上闪现出一个答案—“当然会”。你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选择了一个最佳答案,但是你却行动过早。试想一下,如果紧随其后的两个形容词是“腐败”和“严酷”,你该怎么办?
    • 我们在重要的事情上形成结论以后一定要反思,我的信息是不是够了
    • 反思可能不够,判断前要先有个框架。比如判断某人是不是个好领导,先要梳理好领导是什么样子。再看信息是否充足就比较清晰了。框架可能错,可能不足,保持不断的迭代就好。
  • 2021-01-31
    • 如果一个人不断给你暗示他有多成功/多有钱,然后又每每语出惊人,但对底层逻辑不肯展开,或跟你讲一大堆抽象度很高的东西。他大概率是个骗子,也可能是个命好的傻子
  • 2021-02-06
    • 英荷战争告诉我们,光有钱是没用的。(后来鸦片战争又告诉我了我们一次。)对国家来说,赚钱要用于打造更强大的生产力。(这方面小国有先天性的不利。)
    • 对个人来说,赚钱当然好,但赚钱过程中打造的网络比钱好用太多了。钱溢出以后(相对于自己的日常消费能力),要开始着力在让自己有更高维度的反脆弱性上。我能看见有价值的信任网络是一方面
  • 2021-02-06
    • 硅谷王川:在同一个叙事思路,但别人已经占据先机的情况下,焦虑是自寻烦恼。但如果能聚焦在不断寻找复杂度更高的新思路上 (或曰 paradigm shift), 这些焦虑最终不攻自破
  • 2021-02-14
    • 普通人预测习惯于仅仅从自己的思维模型出发,跳跃到一个直接的结果。但如果不设置中间的可观察变量,那么事情往反方向发展的时候,你是无法觉察的。错了之后你也是无法复盘提高的。
  • 2021-02-15 直营 vs 加盟
    • 公司直营,在政治制度上就是中央集权;公司加盟,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
    • 通常情况下决定公司形态的,是中央获得利润的能力。
    •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顺丰:早期利润不足,连锁经营;后期平台建成,利润大涨,收回经营权变直营。(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但最关键的是他能收回连锁经营权原因是利润足够。) ​​​
  • 2021-02-18
    • 有个体会:看不懂的书不要拼命看,大多数的作者其实没什么责任心,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浪费生命的。 ​​​
  • 2021-02-24
    • 复杂度实际上是反脆弱之外的维度:从自身反脆弱的角度看,复杂度高的系统自身比较脆弱。/但是这种自涌现的高复杂度系统拥有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当负面黑天鹅到来时,只要保留了足够的冗余,高复杂度的系统其实更有机会挺过去。/比如经济危机时,老板(如果保留了足够现金)更容易挺过去。
  • 2021-02-25
    • 我决定以后读书抓大放小,对很多不懂或者用不上的内容可以不求甚解。
  • 2021-02-26
    • 提供服务的成本低,会让各种服务前所未有的涌现。如淘宝当年促使大量的网店快速涌现,打垮线下商家一样。
    • 为什么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出现以后,很多聪明人会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与之相关的应用繁荣还没有出现。即使是对石油说过“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沈括,也绝对不能想象今天这样一个内燃机驱动的世界,何况他人?
    • 互联网面世的时候,也被人耻笑它能做的有什么电报做不到。
    • 据说马化腾组织了一帮技术专家评估区块链,结论是TPS太小,没啥用。好多人引此为据,嘲笑区块链是个笑话。这和当年嘲笑石油没用的人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 如何判断应用增长是泡沫还是有真实价值?关注一下应用是否提高了社会效率可能是个有效指标:ICO虽然很难看,但绝对是提高了融资效率。/Defi虽然不完善,但绝对提高了传统金融效率。
  • 2022-01-31
    • 如果以四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反思会发现一半以上的勤奋都是无脑的重复性自残式内卷,长期整体效果为负;而按照“随机梯度下降”的算法,只要定期随机接触舒适区以外的信息,不断评估调整,即使短期还会有表面的倒退,长期迟早可以捕捉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工作量恒定,不累。
  • 2021-01-31 – 正念 
    • 正念是怎么回事?人的大脑可以同时处理7bits的数据,大约耗时1/18秒。换言之,18*7=126bits是我们每秒可以处理的信息的极限。然而感官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这个数量级,为了让大脑不溢出,我们自动处理和屏蔽了大多数信息。只有注意力所在之处,才被我们大脑处理。
    • 所以,当我们训练自己正念,实际上是把本来由习惯自动处理的信息换成大脑显意识处理。这样很多恶习/愚蠢的想法才能被感知,被觉察。也就是我总说的”自我觉察”。当然,习惯太强大了,未受过训练的普通人,习惯管理了其每天绝大部分行动。要对某一部分正念,需要不断重复,把正念变成习惯。
    • 长期练习正念,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人不容易被外界刺激扰动得忽悲忽喜。同时大脑的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减轻,这意味着在重要的事情上更敏锐。
  • 2021-03-03 定投
    • 定投除了磨平成本,更重要的在于这是个逐渐确认自己的认知和事实发展一致的过程。观察到事情的变化发展是否和自己的预期一致,有助于不断修正打磨自己的看法。
    • 读书研究也是一种定投:一边提高自己的认知,一边利用认知提高赚钱。
    • 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微习惯的一种,除了对抗你的习惯,还可以磨灭一些错误的执念
    • 定投的每一期都是微量的,决策成本非常低,有效的克服你的惰性和恐惧。反过来仓位过高,想要减下来但是不能下决心的的时候也应该定投的方式减仓。
    • 定投会让一件事情变得简单,因为它本质是构建了一个非常小的正循环。越做越开心。
  • 2021-03-05 学习
    • 很多学习应该被变得更零散,而不是更系统。系统学习的时候,你是按照别人(教材,写书的人)的思路;而零散学习的时候,你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寻找答案,有强大的内驱力,学起来非常愉快。
    • 硅谷王川
      • 本来自己已经有一定知识体系的积累,在自己的体系内驾轻就熟,解决问题如削瓜切菜般轻松,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结果常常(因为生计的关系或别的不可抗因素)突然被迫要重新学习掌握一个自己没有任何基础的体系。
      • 因为在陌生体系内打基础的初期,是一个极为吃力和见效慢的过程,因此和其它智力平庸,但是已经在现有体系内有相当积累的人相比,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感觉像个狼狈的 SB.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情愿在夕阳产业苟延残喘也不愿直面现实的一个原因。
      • 而且在别人已经开拓的体系内追赶补课,没有自发兴趣驱动的强大动力很不爽,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早已被他人占据,即使花很多时间也很难获得超值的回报。
      • The art of impossible, a peak performance primer by Steven Kotler
      • 31页讲透了: 多巴胺让大脑更清醒,提高信噪识别比例,因此容易触类旁通。触类旁通,就是发现两个概念的相似性,本质是一种模式识别。而通了之后,大脑就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因此更容易触类旁通,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有时玩 sudoku 之类的游戏会欲罢不能。
      • 进入心流后会有一种忘我和丧失时间观念的状态,是因为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层 (prefrontal cortex) 被关闭, 而这个地方是负责计算时间和自我这些概念的,过去的一些痛苦,未来的一些焦虑也都是来自它的计算。忘我之后,可以完全沉浸于思考眼前的问题。
  • 2021-03-14 钱 vs 能量
    • 钱是能量的一种,但有钱和有能量是两回事。 ​​​
  • 2021-03-15 知 & 行
    • 丁金新 : 没有足够实践、实验的积累,企图依赖理论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本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规划,是脆弱的。
      是知行分裂的表现! ​​​
    • 但是反面的知识是实践成本过高,先获得理论来绕开明显错误的选项是合理且明智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实践反脆弱得多。
  • 2021-03-16
    • 1. 做一个生意,timing比其它因素更难把握。后人一步,并不一定是个坏事; 因为别人已经把前面的路替你打通了。(段永平:敢为天下后)
      也不能后太多,用户心智和关键资源一旦被前几名占有,所有动作都事倍功半。把握timing的唯一靠谱办法是早入场和长期坚持。
    • 2. 领导人最重要的不是vision,而是敢于承担责任。有vision,没担当的那叫参谋长;有担当没有vision的那是炮灰。要有担当和适当的vision。
    • 3. 战略这个词,从定义上就说明这是对整个战争的认识。如果你对战争的认识错误了,你一定会错误的分配资源,安排战术。对战略的清晰认识,来自于大量的样本(历史/商业史/案例/哲学)和多角度的信息。
    • 4. 低ego是个很重要的素质,它让你头脑清醒,也让你更能和其他人(团队和客户)变成一个有机体:God一定是独立于人群的,如果你不能全知全能,Don’t try to be God.
    • 5. 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会重构各个层级的组织结构,这实际上会从底层彻底重构你的生活。(可以没有雇佣关系,没有退休,用劳动输出进行风险投资等)
  • 2021-03-17
    • 刚才知乎上看见一句话:对一件事认知越肤浅,能够解释的部分就越少,然后把那堆自己解释不了的因素笼统地归因为运气,这就成了一种神秘主义。
    • 就是说神秘和运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解构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信息和算力
  • 2021-03-18 职业规划
    • 1.投资,创业和打工,只不过是不同约束条件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价值发现和捕捉方式。
    • 2.所谓职业规划,往往把捕捉价值变成局限在某个封闭体系内一厢情愿的战略设计,同时把无限游戏强行扭曲成一个有限游戏。最后结果往往和目标差异很大。
    • 3. 投资本身就是关于生意的生意,把投资和创业强行分开是一种心结。
  • 2021-03-19 销售 Nickel & Dime based on Sink cost
    • 有一个小小的销售心得总结:在你的客户的购买意向产生以前,不要给他太高的决策成本和太复杂的决策路径。之前微博讨论过,大脑在本质上是抗拒思考的。复杂的思考和决策压力,会分散客户对产品卖点的关注. 等客户购买意向比较明确了,完成流程的过程中,再一点一点让他/她付出成本。这个时候,前面付出的成本反而成为了后面对方不愿意迁移的门槛
  • 2021-03-24 习惯培养 – 巧劲
    • 惯性不能被消除,强行扭转惯性会导致运动物体受冲击,甚至被破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够驾驭惯性,就如同滑雪一样,理解惯性,不断施加轻微的作用力,最终驾驭其轨迹。
    • 改变恶习不应该靠毅力强行扭转,要靠轻微的改变方向,最终形成新的方向,让惯性替你达成目标。
    • 培育市场不能靠蛮干,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要靠重复的小步推进,最终改变原有的整体习惯惯性。

2021-03-24 读书 – 哪些书不读

    • 这个问题更好的的问法是:如何搭建一个个人信息获取系统。
    • 首先,要明确时间是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时间的水平决定了我们的水平。
    • 第二:信息的宽度比深度更重要。获取宽度有效方法是观察好书的推荐和社交网络上高水平者的推荐。
    • 看不懂的书不要强行看:有些就是书烂,有些是还没有到自己可以读懂的时候。
    • 读书最好也不要读太细,太细看完也记不住。没触动你,你也不用的内容,最后肯定忘。
    • 死人的书可以优先读,这人都走了,胡乱吹捧之风应该过了,还能被传颂,大概率是质量不错。
    • 带着问题快速检视阅读是一个好办法,问题从哪里来?我前面微博里面聊过:”看目录”。
    • 学习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与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形成网络。同一个知识点能否以不同的视角被呈现,与不同的知识相关联就很重要。 ​​​
  • 2021-03-26
    • 硅谷王川 – “按小时付报酬”这种理念是蒸汽机出来工业革命普及,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找工作之后才有的。同理,现在很多关于资本市场的框架和概念,也会因新技术革命和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涌现,而迅速过时。
  • 2021-04-11 – 习惯 – 反馈与乐趣 
    • 反思一生中大多数事情做不好都来自于没有找到事情的乐趣,而没有找到事情乐趣往往来源于事前的心态不对和快速的反馈不够。
    • 做事之前,要先花时间深入挖掘做事动机和快速反馈机制,最好是实时反馈。
  • 2021-04-28 ETH increase TPS
    • 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ETH的扩容成功将是毫无悬念的。
    • 软件的高并发量早就是成熟方案,不存在无法突破的硬瓶颈。瓶颈在于去中心化安全的前提下获得高并发量。而这在诸多layer方案的视角下,就转化为了一个理论上已经突破,实践上对所有硬瓶颈已经有了成功案例的工程问题。
    • 那还剩下什么?剩下只是迭代时间的问题。最有意思的是,所有的试错并不在ETH mainnet上进行,死掉一家,马上缝缝补补就会出来另一家。一个理论完备,难点有成功案例和无数次试错机会的项目,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 扩容成功的ETH可用性增长以后,极有可能逐渐出圈,同时L2上的费用很快的降下来。此时ETH就进入了Geoffrey Alexander Moore描述的保龄球道阶段。这个时候中心化的追随者将会面临对手在多个市场应用同时爆发,根本没法抄袭追赶的危机。
  • 2021-05-06 看书
    • 与其在很难啃的,可以增长20%水平的书上持续获得负反馈,不如寻找很好啃的,但是只能增长1%的书获取正反馈。前者反人性,不能持久;后者的可以持续增长,不会产生懈怠。
    • 未来如果知识复杂度提升,可以啃得动了,再回来重新看这书。反正都在kindle上。按照支正春同学的说法就是,学习也要hit&run。打不动了赶紧跑。
    • 进化为什么比你更聪明? 本质是因为世界上别处大概率有那么一群人,有比你更多的软柿子可以捏,迭代的比你更快。而你自己存在某种结构性瓶颈,没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 捏软柿子才能真正迅速迭代。很多人的问题是想一蹴而就,啃硬骨头
  • 2021-05-11 创业
    • 志毅哥曾经讲:从单次创业的随机性考虑,创业是件纯靠运气的事情。但如果你把单次创业失败看成创业过程中的一个迭代,那重复迭代到成功的几率就高很多。这就讲明白了创业一定要给自己留下迭代的空间。当然在现实中我看见的是大多数企业家是瞎all in,然后第一把蒙对了,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迭代空间。
    • 无限游戏的玩家由于不存在失败的概念,经常有勇气做一些被轻视,被看成傻逼的尝试。但长期来看,他失败过的次数比其他人尝试过的次数都多。这些尝试构成了认知和能力圈的全方位壁垒。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九败一胜”的美团王兴。我记得在美团成功之前还有人专门写文章嘲笑他。
  • 2021-05-14 自律
    • 所谓自律就是外人对在生活习惯上获得了连续正反馈的人行为的错误解读。
  • 2021-05-21
    • 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往往可以对竞争对手构成降维打击。广阔的知识面本质是在大脑里积累了多元的思维模型,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一下就比别人看得深入得多。
  • 2021-05-23
    • 在学校的时候,大家比赛的是在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明确的条件下取胜的能力。
      而最终进入社会后,大家比赛的是在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无边界的条件下探索的能力。前者是个非常明显的finite game,而后者则是infinite game。两者需要的能力集差异很大。另外,对社会的无边界探索是有成本的,如果没有好运,也没有方法论,大多数人很快就玩成有限游戏,然后失去迭代空间了。
    • 当然在校的时候也培养了两个有价值的能力: 对学习方法的无边界探索能力,和对具体目标的研究能力。只是泛化这些能力需要前辈引导,或者大量阅读,或者机遇。
    • Since finite games can be played within an infinite game, infinite players do not eschew the performed roles of finite play. On the contrary, they enter into finite games with all the appropriate energy and self-veiling, but they do so without the seriousness of finite players.
    • 看见今天哀鸿遍野的微信群,又想到了无限游戏的玩家不会用杠杆。因为无限游戏的玩家并不认为有所谓”赚够了”的终局,也就不会试图尽快的达到这个终局。
    • 无限游戏的玩家不会入戏太深,因为入戏这件事本身来自于有限游戏对结果的严肃性,而有限游戏最多只是无限游戏的一小部分。认识到了无限游戏的迷人之处,你至少不会因为一个失败走极端,去报复社会。
  • 2021-05-24 软柿子正反馈
    • 最近有意识的让自己对健身环大冒险上瘾以后,对如何学习上瘾就更有感了: 一旦你开始感受到负反馈(烦躁,累等),就切换到其它内容上去看会儿。
    • 也就是说:软柿子捏久了也会变硬,换个软柿子捏捏。
    • 在此处有一个感想:必须把对自己的要求放到很低,才能不断获取正反馈。这样不知不觉就完成了那些对自己高要求时无法持续的事。
    • 要从做这件事情里面获得正反馈,而不是从不做这件事情里面获得正反馈。等到上瘾之后再加量。
  • 2021-05-25 – 创业
    • 理想的创业无限游戏,不是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和其他人竞争,拼得头破血流。而是不断发现一群优秀的人,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一起探索世界,寻求解决方案。唯一的对手始终是自己。 ​​​
  • 2021-05-29 – 封建政治与公司政治
    • 以前总结过:一个人的权力的本质是网络中支持他的节点的加权总和占比,支持往往来自于他能给支持节点带来多大的利益。
    • 今天看书想起几个国家和公司的例子:封建帝王往往会在诸侯实力大涨以后对其领地的统治力减弱,这时候用发动对外战争的方式可以带来诸侯利益的增长,矛盾自然就被转移。
    • 公司如果不增长,带团队就非常难。因为没有办法给所有人带来不断增长的利益,比较进取的员工和就会不断流失。
    • 治理的收益低于管理成本时,帝王只能把领土分封出去,这是控制力和利益的妥协。公司利润不够时,老板会采用加盟。这和封建制度本质上没有区别。
  • 2021-06-05 
    • 日积月累虽然枯燥,但别人想要跨过这个门槛追赶你的时候,也别无选择,非得日积月累。时间是最低,也是最高的门槛。
    • 迭代的好处是,因为本质自身的能量和信息效率在一步步有实质性提高,到后面自己的能力会远超当初有限认知理解的所谓”圆满”,只是要花更多时间而已
    • 风投总是洗脑说你要all in – 回头看事情能不能成跟你all in的关系不大。只不过你不all in,去迭代了,他投给你的钱就泡汤了
    • 看见说创业要all in就忍不住想骂街了,大部分all in创业跟赌徒一样。更操蛋的是取得一步成功后要“延迟满足感”,去博取更大成功,导致错失反脆弱的机会。
  • 2021-06-07
    • 显而易见,在成功的路上,一切思考/努力都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随机性最终决定了一切。
    • 但是思考/努力最终把成功概率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例如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方向和策略,概率从0.1%提高到60%。这几乎就完全改变了事情的可行性。
    • 所以那些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反而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应该持续投入的东西。
    • 当然,在迭代试错的路上,那些失败的样本发生的时候,那些不思考的人会说:”你看你这么努力,还不是和我一样挂了。”然而由于内在微不可查的改变,大家遇到好运的概率已经天壤之别了。
    • 上一条微博突然把这两条想法闭环起来了,长期迭代积累了思维模型和外部资源,然后大风(随机性)就把钱刮来了。
  • 2021-06-10
    • 敢于拒绝,并主动拒绝是真正的美德之一。我们通过公开发表思想和沟通,把自己的能力集开放给朋友和伙伴,这样可以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好运。敢于拒绝在这个能力集上加上了意愿维度。别人不但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还需要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不会不断把错误的机会带来浪费大家时间。同时明确的界限,也让他人更容易把握如何与自己相处。这是对友情/合作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朋友和合作伙伴因此而疏远,那大概率是我们选错了朋友/合作伙伴。
  • 2021-06-10
    • 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一些聪明人会从完全离奇的极端角度去解释各方面知识。我曾经请教过@硅谷王川 ,他认为认识极端本质上是维度过低,读书太少的表现。但据我观察这些人是读了不少书的。我一直担心自己会不自觉成为读偏了书的人之一。
    • 直到今天我猛然发现了这几个人的共同点,豁然贯通:这些人全是经历相对单一,但是小有成就者。单一的经历让他们对复杂系统的看法简单化:比如他知道黑天鹅,但是由于缺乏对黑天鹅的情绪记忆,在对事情的理解和操作上,有意无意的忽视黑天鹅。或者认为自己的准备足以应对一切黑天鹅(这是从定义上不真正了解黑天鹅)。而成就让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充满了信心。
    • 20220331更新:我现在认为,他们在随机性下的顺利成功让他们无法获取到世界的真实反馈。于是符合他们认知的框架就逐渐扭曲了。。。
  • 2021-06-13
    • 在复杂系统里面,由于影响因素太多,做积极的努力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收益。反过来排除掉已知明显错误的方向反而会增大成功概率。
  • 2021-06-15
    • #锚定效应 有一种变体,人会不知不觉的根据一个人过往的成就来推测他发言的可信程度。然而根据我的观察,这种推测的可信度极低。
    • 我曾经4次被忽悠到(最近的一次甚至就在最近4-5年)回过头再看根本不是他们的话术有多精妙,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身份让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人很厉害,说出来的话我不懂一定是因为我还不够厉害。然而一旦意识到心锚,这种东西就不攻自破了。
  • 2021-06-15
    • 这几天反复梳理这个问题,增加了一点认识: 慢和等待是因为意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能快速出手是因为当前局面吻合了某种熟知的思维模型+实力充沛。(此时最大的敌人是all in这种无视风险的行为)
    • 还有个角度,慢和等待,一般是因为有某个瓶颈和障碍暂时还过不去。但是如果出现某个时间窗口可以绕过这个瓶颈,就能快了。
  • 2021-06-16 无限游戏
    • 有限游戏对人最大的束缚是自我限定了边界。
    • 例如两军对垒,做为有限游戏的玩家关注的是敌人的安排,最大的风险是敌人有你不知道的维度安排。(只要你不全知,迟早会发生。)
    • 做为无限游戏的玩家,考虑的维度是如何持续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从战争之前的布局上,就做好了打不赢随时跑的准备,战略的可选择性明显更大。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相对小。
    • 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就是国共战争,共军完全就是按上面的思路在打,也因此很自然的衍生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经典战略
    • 反过来说,无限游戏的玩家天然具有反脆弱性:”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既是反脆弱性的宣言,又是无限玩家的本质。
    • 有限游戏的玩家在游戏结束之后就会失去目标。这和绝大多数高考完的学生一样,和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学生一样,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一样。 ​​
  • 2021-06-16 – 无限游戏
    • 人不能往前看广阔的世界,就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白白的耗费心力,可称”自卷”。
    •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比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却遇到一个处处为难的上司。最好的办法是提高社会适应性,换个更能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
    • 事不可为时,一定要果断脱离战场。”hit and run”是无限游戏的精髓之一。
  • 2021-06-21 – 无限游戏
    • 人和人长期的比赛,组织与组织的竞争,从来都不是输在有限游戏里面,而是输在对无限游戏的认知上面。你这次考得比我高,升职被你拿下,完全不能决定你的人生比我精彩。企业拿下一个订单,抢下一块市场,离无限的终局依然是无限远。只要技术还在发展,就还会有范式转移和新的巨头。
    • 国共内战国军占尽优势,但这和胜利两码事,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从来没有改变被共军的无限游戏策略最终打垮的结果
  • 2021-06-22 – 无限游戏
    • 无限游戏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你正在进行的游戏。例如,你把重点放在某一次成败上就是有限游戏,你不断的提高自己/产品,不把成败当回事就是无限游戏。
  • 2021-06-22
    • 对人来说正确的方法/路径永远比意志力有效。对公司来说,正确的方法/路径又被称为”战略”
  • 2021-06-24 高处不胜寒/交友
    • 以前有人跟我讲进步的路上会很孤独,我当时觉得那是你自己的选择。当我越过了一些人生的关卡,自然会收到一些老友的求助。我的典型建议大多是”方向不对该换一个”和”长期主义”,最典型的反应是:”这也太麻烦了”,他们期望的是立竿见影的锦囊妙计。之后的劝说总是以”你说得对,但是我做不到”或者”我不信”告终。一场讨论下来,觉得心力透支。
    • 最终我越看他们的生活越觉得惨不忍睹,他们看我居然也有诸多的抱怨和不信任。最终理性选择就是多跟那些让自己开心的思想碰撞,老友就偶尔见面谈些风花雪月,当当酒肉朋友就好
  • 2021-06-26 无限游戏
    • 关于: Who must play, cannot play.躺着午睡突然把作者想表达的另一层意思悟到了。有限游戏的玩家带有严肃性,这实际上让大多数玩家成为了who must play。所以他们不自知的关注结果,而无法真正的玩出100%。我想作者是在说:有限玩家有先天定义上决定的劣势。
  • 2021-06-26
    • “TA试图把你拉倒和TA一个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遇到的一个场景是:TA和你对话的时候,没有办法建构自己的论点,只是说这不对,而且他指出的地方完全偏离重点。(就算TA说对了,也不影响原始结论这种才叫偏离重点)你们的每一句讨论,都会被拉到其它方向,最终你没有收获。
  • 2021-06-27 无限游戏
    •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三个问题:
      • 1. 知道要研究什么;
      • 2. 知道要怎么研究;
      • 3. 学到这个知识。
      • 明明最终起作用的是3,但真正的重要性却是123逐渐降低。以为重点是3的人,玩的是有限游戏。理解重点是1-2的人,玩得是无限游戏
    • 为什么很多在学校学习很好的人在社会上有如弱智,导致在社会上出现了所谓读书无用?因为他们大多数只会2和3,并且在2上面很多人都不能泛化。
  • 2021-06-28
    • 在舒适区下注,在学习区做功,在恐慌区观望。 ​​​
  • 2021-06-28 – 流水不争先,争滔滔不绝
    • 流水不争先,争滔滔不绝。最近才听得懂这句话。
    • 争先没有滔滔不绝就是FOMO,最后会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滔滔不绝的表面是后劲绵长,本质是系统性优势。
    • 专注构建系统性优势,成功只是个顺带的结果,就算没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一样很舒服。 ​​​
  • 2021-06-29 – 科学探索
    • 科学是一场永不停歇是针对知识权威的反叛。
    • 英国皇家学会把“Nullius in verba”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大意是“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 我们没有办法真正证明一个东西正确,只能不断证明知识的错误。
    • 可检验性(可证伪性)作为科学方法的决定性特征,现已被普遍接受。波普尔将其称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标准”。
  • 2021-07-02 – 冥想
    • 正念冥想的本质似乎是对元意识的觉察和注意力的训练。
  • 2021-07-02 – 无限游戏 
    • 据我有限的观察,人生悲剧根源来自于缺乏选择权,而缺乏选择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是真正理解有限和无限游戏。
  • 2021-07-02​​​
    • 练习套路的武术大师在真正的搏击场上的表现就和一个书呆子出去做生意的表现一样。
    • book smart和street smart的主要区别是后者经历了随机性的检验。
    • 学是输入,习就是输出,接受随机性检验。
  • 2021-07-03
    • 创业是演化的一个子集,我们根据我们的判断,主动做功把我们的各子系统重新组合,推离平衡态,组成一个新的系统 。所以创业难的根本原因就是这是一个复杂系统,人类的算力本质上不能判断每个行为的影响
    • 风投胜率低的原因就是企图从判断和计划出发,追求成功,所谓刻舟求剑。当然如果路径够短,运气够好,对演化的判断依然有概率上的成功机会,甚至可能达到更好的目标。然而赔率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的缺失和高失败率对心力的损耗,都是不可见的高成本。
    • 所以一个朋友说: 创业不能谁的钱都拿,那些没见过钱的资本要离他们远点。(他们不理解复杂系统和演化,这不是他们的错,但是拿他们的钱是创业者的错。)顺便吐个槽: 这年头什么鬼人都可以自称XX资本。中国的各路资本加在一起的收益率还不如楼下小卖部大妈赚钱多,人家至少是盈利的
  • 2021-07-03
    • 多看了那些最聪明的人写的如何进步发展的哲学,再看电视剧和小说就觉得这些人傻得无语,蠢得可笑。
    • 再看生活中张三李四的勾心斗角也觉得完全不在重点,吐槽无力。很显然成年人对小学生怎么争取当班长的方法论是不会有兴趣的。
    • 这就是多读书自然脱离低级趣味的道理,不是说不食人间烟火了,而是这些小学生过家家还装酷有什么好看的
    • 张三斗倒了李四,世界上还有王五赵六,不提高自己的一切斗争都是在烂泥潭里争食。如果你发现在没有选择只能和人内卷斗争,很显然你就在烂泥潭里。毕竟缺乏选择权是人生悲剧的主要来源之一。
  • 2021-07-04
    • 看战争史,触发了一个联想:相信看K线可以做好投资,就好像相信战场上有特定的位置可以保命一样。
    • 你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导致对方的行为发生相关变化:你懂卧倒,对方就懂把枪往下射击;你站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对方就会根据你的位置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复杂系统。
    • 最终命保住了,当然是幸存者偏差。这还用想?
  • 2021-07-07
    • “流水不争先,争滔滔不绝”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一下:没有必要和人争一时长短,humble才会少犯错,才有机会滔滔不绝。
  • 2021-07-07
    • 但是Metaverse并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建成。需求和应用诞生必然是一个犬牙交错的过程。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现有的积累已经足够了
    • 所以下一步我们期待的,应该是某一个商业应用的突破。
    • 这又是一个随机性问题: 谁先遇到一个有价值的Metaverse+XX的组合,并成功将其商业化,又顺利的构筑了壁垒,谁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天选之子
  • 2021-07-07
    • 对第二条有感:施展老师也说”国际政治才是人生真正的底层约束”,例如:”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看上去可以松口气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 2021-07-09
    • 有一个有趣的联想:阅读一份源代码和学习一门新知识有很多相似之处:
    • 1. 你如果不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学起来真的会事倍功半。先搞清楚背景/解决的问题和自己为什么要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节约掉学习很多不必要的模块的时间。
    • 2. 开始尽量不要看得太细,太细了也记不住。搞清框架,搞清接口,实在有困惑的地方再跑到里面去看。
    • 3. 最核心的概念/数据结构一定要搞懂,否则关键的逻辑建立不起来。
    • 4. 搞清术语/变量命名规则,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不断被中断。
    • 5. 如有可能,直接动手做起来。(运行源代码和实践这门知识)
  • 2021-07-09
    • 最后一段描述的长期的心流最近才有点模糊的感受,而且每次读完一批好书就有类似感受,所以应该把书能否带给自己正反馈作为一个重要的筛选阅读内容的依据。
  • 2021-07-10
    • 能从未来十年以上的角度评估规划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这意味着在重要节点上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坦然承受短期看似较大的(心理上的)损失去纠错,果断做出长期正确的选择
    • 很有体会:20年弟弟打算卖非自住投资房子时,发现流动性相当差,劝说他们快速低价出手。然后买入某优质资产,已经4-5倍。
  • 2021-07-12 文明 – 耗散结构
    • 文明的起源的可以参考耗散结构(again):不同系统的组合产生了更复杂的系统和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然后淘汰掉低效的组合方式/秩序。自然地理,宗教信仰,贸易,水利系统都是有意义的解释,是直接原因的一部分。
    • 某个文明兴起的时候,通常都是这种文明所擅长的维度带来了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从微观上看就是新秩序形成的过程。
    • 某个文明衰败的时候,通常都是这种文明所擅长的的维度,发展到了极致,压制了其它维度发展的可能,还内卷,于是失去凝聚力,最终是自己产生新的文明还是被外部文明替代要看局势。从微观上看,压制和内卷显然会导致原有秩序崩坏。(我第一次意识到“盛极则衰”是描述这种状况
  • 2021-07-12
    • 不学习和思考的人生,最大的问题是视野狭窄,没有足够的理念可供筛选。因此快乐容易停留在身体的愉悦-吃喝pd。不是说身体的快乐就不快乐,而是有两个核心的问题:
    • 1.这种快乐必须不断提高多巴胺水平,需要的刺激越来越强烈,最后要么忍受枯燥,要么变态。
    • 2. 由于没有成长,也就很难有不断增加的可选择性。一旦世界变了,这种快乐不一定能持续。
    • 成长的快乐不一定划算,成本付出了,收益不一定高。世界可能就是没变,或者变的时候一样把你打翻船。但是一旦尝试过夏威夷,还有谁会喜欢烂泥坑呢?
  • 2021-07-13
    • 我的观察是:
    • 1. 并没有真的花时间判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机会;
    • 2. 没有寻求网络效应和生态绑定;
    • 3. 不重视亲自体验和第一手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 随便能想出来的例子就是那些估值被顶到百亿的茶饮公司。这些东西当然也能赚钱,只是经不起考验,需要和做短线的人一样,随时盯着盘,随时比跑得快。当然,一级市场这么干的人,很多也不是傻,而是算好有韭菜在二级市场接盘。也有人把这些称之为”投资风格差异”,这倒也没错。毕竟韭菜和割韭菜也算两种投资风格
  • 2021-07-13 – 反脆弱
    • 有一次开车,快到高峰时间,高速上多点拥堵但是导航总时间快; 普通道路有拥堵,但是总时间慢。摆在面前的选择是:
    • 1.走高速,赌拥堵不会恶化;
    • 2.不走高速,选择慢但拥堵了可以绕过的路线。
    • 因为后果并不严重,至少没有永久性的资本损失,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会投机,赌它不会拥堵恶化,毕竟节约时间还是很诱人的。
    • 投机丧失可选择性都不可怕,最近身边的一个现实例子是有人被拉去做了一个投机的灰色生意,过去几年这方面的立法不完善,一直也能赚点小钱(大概占他整个生意收入的10~15%,诱人的地方是几乎0成本)直到几天以前,警察直接上门,把他带去公安局。我在旁观的角度想: 警察上门的一瞬间,他内心应该是非常绝望的。一辈子老老实实做生意,突然被人带着执法记录仪,光天化日之下被带到公安局。
    • 投机的默认假设是:事情按我预期的发展。然而随机性支配着世界,谁都不是上帝。保留了可选择性就赢在起跑线,慢但是可以赢。投机不一定会输,但投机很难一直赢。
    • 人之所以投机,都是片面的考虑了事情顺利的时候我们可以节约多少时间。而忽略了事情不顺利的概率被命中时,我们失去的选择权和失去的时间成本。这有时候不是数学期望问题,而是有可能被wipe out…
  • 2021-07-14
    • 大半夜一个小朋友说创业要做电子烟,说现在市场急剧增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哭笑不得,她信心满满。同类产品已经把低垂的果实摘光以后,你想要把别人的品牌打败,最基本的要求是好十倍,更牛逼的当然是新维度范式转移。但实际上情况是大家做的产品,连差异化都很难跑出来。至于监管什么的,新品牌可能都很难碰到这个天花板
  • 2021-07-14
    • @薛定谔猫Chaos 经常说一句我很认同的话:不可证伪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 这句话可以再加一点:内在逻辑不透明的奇迹,也没有指导意义。不要过分解读,更不要瞎搞什么崇拜。反过来,看见奇迹,要多思考常识,逻辑。(虽然这些东西很可能不能被认知。)
  • 2021-07-15 – 黑天鹅
    • 黑天鹅为什么一定会发生?底层原理是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远离平衡态需要持续输入能量去维持。就好像人不能永远举着石头一样,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总有改变的一天。这就是黑天鹅可能发生的点。时间足够长的前提下,正面和负面的黑天鹅都会发生。
  • 2021-07-17
    • 原话出自 Scott Adams. 很有共鸣。系统化的建设者,会最终碾压所有单一目标的追逐者。
    • 马斯克在一个访谈中说,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确保你具有纠错的反馈回路,并保持这个回路”。让我想起昨天看见的”Goal for loser, system for winner”。人生知道自己不足其实没啥用,知道别人是通过什么样的系统变得强大才是重要的事。 然后根据新的认知,吸收好的部分进入自己的系统。 ​​​
  • 2021-07-18
    • 注意力代表的是有效的时间,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上,注意力是提纯过的时间。说注意力是比时间更宝贵的资源是非常准确的。
  • 2021-07-18
    • 外部的波动通过”哺乳动物脑”作用于我们自己的情绪,所以为了内心的幸福和宁静,我们可以建筑两层防线:1. 学会在注意力层面上过滤不重要,但是会困扰我们的信息。2. 通过不断接触,让我们的大脑对特定的信息脱敏。
    • 前者是有意识的精神修行,后者是入世的锤炼打磨。无论如何,幸福来自于向内的修行而非向外的索求。因为外部的波动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 2021-07-18 – 冥想
    • 小孩为什么学东西快?@丁金新 提出了一个假说:因为内心单纯,精神熵(精神的混乱程度)低,注意力集中,经常处于心流的最佳体验。触发了我对某些玄学的联想: 通过修炼重返先天,返璞归真 – 还有老子描述的赤子之心。如果用”精神熵”来解释就不是玄学,通过打坐吐息(正念冥想)把精神熵降低。
    • 成年人内心复杂,思绪太多,且基本没有人重视精神修养,所以精神熵逐渐增高。最终大多数人的注意力被外部世界切成粉碎,外部的波动完全传导到内心,持续焦虑,痛苦。这也有一个词描述:”心猿意马”,即你对自己的内心完全不可控。
    • 理解和掌握注意力的规律,不让注意被切割(短视频,微信),不如注意力被随意牵引,是人生的核心课题之一
    • 人会不由自主的被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占据注意力。例如我开始写微博,只不过是要记录自己碎片化的思考。同时放在网上供人批评,方便改进。后来关注者增多,确实给我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正反馈,也有了一些理解别人错误角度,丰富自己模型的机会。但是某一次我发微博的之前,突然在内心产生了一个担心”发这个会掉粉吧?”这和我的初心不但没有关系,而且如果刻意迎合他人的喜好,反而会让自己思考完全失去价值。所以,人要不断刻意觉察自我,让注意力被自己的理性主导。
  • 2021-07-18 – 企业熵增
    • 1. 公司创业的时候,核心团队小,而且都是很明显的利益共同体,此时建立秩序相对容易,系统内部熵很小。不需要太多宣传和其它手段。外部表现为公司凝聚力强,人际相对和谐。 ​​​
    • 2.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企业由于竞争等原因,自己就挂了。得到发展的幸存者们不可避免的开始了熵增。之所以不可避免,因为逻辑根治在人性之中,随便写几点:
      • *. 公司的利润增长,无论如何分配,肯定有人不满意,于是内部开始出现山头。
        *. 一定会有人开始发现(假设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有时候努力付出不一定获得更多,办公室政治,摸鱼,PPT项目开始冒头。
        *. 情况继续发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自然就会发生,因为少干活,多摸鱼的人得利,大家都这么干才是理性选择。
      • 此时,企业文化是对抗熵增的利器。但是如果公司不进一步发展,内部会着眼于争夺有限的利益,熵增才是主要基调。
    • 3. 绝大多数的企业到这个阶段就是混着,靠压迫员工干死同行,被同行干死,或者被新的商业逻辑颠覆。
    • 4. 如果企业遇到资源匹配的机会,走出了第二曲线甚至第三曲线。在这个阶段,很多时候企业甚至会会遇到熵减。对外表现是业务高速增长,凝聚力再次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增加。这样的企业其实很多,近年的微软就是如此。然而,随机性让我们知道,永远不断的走出增长曲线,是一个有可能,但概率无限小的事件。当企业新的增长曲线走完,面临的是一个比原来更大的盘子,更复杂的山头和更多的劣币。在物理学上,我们应该定义为系统的熵容量增加了。
    • 5. 当一个企业很大,内部熵又很高的时候,表现为:
      • *. 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 山头林立,互相斗争,人和人没有信任;
        *. 想要改变这个公司的人会发现,斗争太复杂,做事阻力太大;
        *. 由于上一条员工发现无力改变外部环境,会选择摸鱼,蹭福利;
      • 结局会如何呢?a. 运气好的,遇到某些更有活力的新公司需要你,表面上又走出了新的增长曲线,实际上沦为了打工仔:例如以前的很多品牌商,现在实际上成为了互联网平台的打工仔。b. 大多数公司破产/重组:此处有一点是分割/重组和焕发生命力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破产重组了,某些小的局部会更有可能重获新生。
  • 2021-07-19 驾驭情绪&欲望
    • 所有的对驾驭自我描述的比喻中,我最喜欢@李笑来 的黑马,白马和骑手的比喻。黑马是欲望,白马是情绪,骑手是理智。骑手既要协调二马的关系,又要二马往前跑,他的力量本质上敌不过二马,所以他靠得是技巧方法,而不是所谓的内心强大。骑手力量敌不过二马的原因就是意志力有限定理
  • 2021-07-19 企业创新
    • 直到最近我理解了系统性的创新优势,和大公司内部熵增的痛苦,我才明白小公司也有大优势:企业熵低。高熵的大公司,想要快速组织起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其他部门的小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熵增会在团体里面快速扩散。所以一旦遇到走对了路子,且创新能力高于其平均水平的团队,大公司并没有那么可怕。当然走对路子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无数小团队的牺牲,筛选演化出来的。
  • 2021-07-20
    • 思考:如何看待创业的挑战?到底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追求的根本是幸福,完成自我挑战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之一。完成挑战确实可以带来幸福,核心前提是没有耗尽心力,没有让精神熵过高。
    • 人生最好是不断的追求适度的挑战,但不是强迫自己做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那叫自虐。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找些带着皮鞭的小姐姐。所以如果一定要创业,只能追求持续迭代,节节贯通。在任何一个点都开开心心
  • 2021-07-20 – 摆脱外界控制
    • 无论是迷人的广告使我们对产品垂涎不已,还是老板皱一下眉头就使我们整天提心吊胆,都代表我们没有决定体验内涵的自由。因为体验就是现实,所以我们可借由改变意识来改变现实,如此一来,也就摆脱了外界的威胁利诱。
    • 我突然意识到:无限游戏的玩家,由于其缺乏seriousness,在摆脱外界控制上有先天的优势。
    • 要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与沮丧,必须先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再孜孜以求,只以社会赋予的赏罚为念。要具备这样的自制力,个人首先得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必须能不受外界影响,自己找到快乐和目标。
    • 我至少知道两条路从不同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1. 理解并成为无限游戏的玩家。2. 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前者是治本,后者是指标。但是人生的复杂性在于,你很难彻底治本,甚至很难彻底治标。最好是治标治本各来一点。
  • 2021-07-21 – 反脆弱
    • 世界复杂度增加的结果是黑天鹅增加,波动变大。大城市日常虽然便利,但是无法离开和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下就是人间地狱。如果未来我们自己所在的城市也陷入短期瘫痪,离开和坚守的方案是什么?除了长期屯好食品和药品,定期更换;规划好离开城市的小路以外,还有什么值得准备的东西?
  • 2021-07-22 – 发表意愿
    • 经常说点符合自己想法的,可能惹人讨厌的真话,可以净化周围的人际环境。愿意听的自然就更铁了,本来就相互无感的或者厌恶的,就可以逐渐洗走。人生越是取悦迎合,越会吸引一堆你厌恶的人,这是你行为的必然结果。
  • 2021-07-22 – 识人
    • 有一个小心得:不要因为别人对你好,而快速产生好感。
    • @硅谷王川 说过:真正的了解一个人,至少需要三个夏天。
    • Taleb说过:即使是连环杀手,在生活中也像是一个和蔼的普通人。
    • You never know until you are tested. 对别人更是这样。
    • 对人要真诚友善,但对那些没有经过任何测试的人保持平常心,不要期待过高。
    • 看上去对你好的人完全可能是个网上说的”疯批”,随时翻脸或者出卖你的利益来牟利。底层逻辑似乎是大家对世界的认识模型完全不同,平常看不出来,但遇到某个关键性的事件,对方的反应可能完全出乎你意料,比如你可能觉得就是小过节,对方可能提着刀子就来了。
    • 世间大部分的道理都需要自己重新再想出来一遍,才变成自己内化的理解。因为语言的信息量有限,不能传递情绪记忆。
  • 2021-07-23
    • 有一个心得:要关注几个自己不喜欢,但是有他们独特思想体系的人。
    • 1. 有时候虽然不能认同他们的思想体系,但是不同的思维模型对不同的问题经常会有奇效。2. 有些人跟我们的想法截然不同,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纯粹是扯淡,但如果现实生活中万一遇到他们这样扯淡的人的时候,你会对他们思维模型快速的理解,做出良好的应对。(内心拉黑也是一种良好的应对)3. 有些人的思考充满了娱乐性
  • 2021-07-23 轻业务 / 重业务
    • 干惯了轻业务的公司,干重运营的业务会觉得像活在地狱
    • 我觉得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真的就算不上重了?只是处理复杂而低客单价的消费者投诉就是一个大网络,如果是个空白市场也不是不行,但这个东西已经是相对饱和市场的时候,我不认为头条有信心去烧这个市场。我推测最终可能还是做引流,特别是高客单价。
  • 2021-07-24 反脆弱
    • 松树作为种群有反脆弱的特性
    • 聊了几次一定要学会等竞争对手死掉然后去”捡尸” – 我不需要打败你,你自己打败你自己。
  • 2021-07-25 
    • 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这事情要不断重复植入潜意识。这是我们真正领先其它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能只是每次反省的时候想一下。
  • 2021-07-25 技术&投资
    • 眼看很多证券公司把二级市场做成风险投资有感:在对未来的推演上,靠想象力无可厚非。但是在下注的时候,靠想象力就很滑稽。
    • 我完全可以想象到Metaverse对人类的改变之大,但我不会花一分钱去投任何一种现在的项目/币。
    • 人类简史里面的讲述过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推动最可行的技术,技术加强资本。没有资本持续涌入的技术发展不起来,而资本短视,需要持续验证项目的逻辑正确。说直白点: 用户数,营收,毛利率至少要有一样在持续健康增长,另外最终的平衡态要能”想象”到。
    • 从投资的角度看,那些还没有技术扩散,没有生态的技术不值得花时间研究。在未来到来以前,制定出观察点就好,写下来静观其变。最终事实如果按照预期推进,则判断大方向正确。如果完全相反,则应该推翻自己的框架,承认想象力错了
  • 2021-07-25 open-loop/close-loop 语言
    • 当我们使用一个词代表一段抽象的意义的时候,这段信息就被压缩了。我们不需要深入思考这段意义也可以使用这个词进行思考。
    • 这有点像编程里面的函数,你不需要知道细节也可以调用它。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发明”关系”这个词,每次需要用到这个概念,大脑都需要去想清楚这里面的具体含义。而现在,我们大脑里面实际上不会出现这些东西。
    • 由于有这些压缩,我们的思考能力大大加强了。(因为很多的细节被压缩,我们可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思考。)
    • 不好的结果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重要的概念和细节。因此很多你以为自己懂了的东西,其实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只是在用概念解释概念。
    • 比如我们天天说范式,叙事。直到有人提起我才意识到我只有个模糊的概念,而没有认真的去想过其中的意义。
  • 2021-07-28 Stop doing list – 能量分配
    • 善于利用不对称性让生活变得简单。
    • 塔勒布说过:要证明某个理论很难(可能需要世界上所有的样本),但是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这个理论错了。
    • 在寻找投资标的的时候,列下所有会出大问题的特性,大多数标的可以快速被排除掉。而不是苦苦的去证明为什么这个标的可以。(事实上大多数人是在这样做)
    • 我猜段永平制定”stop doing list”的原因是:人生中绝大多数表面上的机会都是陷阱,如果有一个这样的list就靠不对称性否定了这些机会,而不用花时间调查,于是可以把能量放到真正有价值的机会上
  • 2021-07-28 涌现
    • 这就是经济学一旦量化就变成伪科学的原因; 也是看K线明明可以看出很多信息,但是长期依赖它去投资,鲜有发财者的原因。
    • 在复杂系统里面”涌现”已经形成以后,特别是还在自加强对外输出负熵的时候,去发现它是相对容易且稳定的。例如:龙卷风暴。这就是成长/价值投资相对容易赚钱的原因
  • 2021-07-28 格局
    • 一个人坑蒙拐骗做不道德的事情也是格局小,因为他看不见做人正直可信带来的巨大好处。 一个人不努力学习也是格局小,因为他看不见知识带来的巨大好处。
  • 2021-07-31 学习 vs 修行
    • “学习”是针对知识,而”修行”是针对心理。把理性知道,但是情感做不到的东西,变成情感可以做到的东西。做不到的原因无非是新的神经元连接没有贯通,贯通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多经历几次,原本需要理性处理的情况就变成习惯了。所以不要为反复犯同样的错困扰,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走两步,退一步的修行。
  • 2021-07-31 无限游戏 Goals vs. Systems
    • Goal for loser, system for winner. 这句话点出了先胜而后求战的本质。
    • 打战打供应链,战前大家的国力和供应链就已经分出胜败了。商业竞争比战略,比团队,比融资能力,这也是system,也是战前就决定好了的东西。事后诸葛亮的来看美团和饿了么当年的大战,战前一切都确定好了。
    • 人和人比认知/方法论,比长劲儿;一场#投资# 的成败,考验投资人认知。这些都是在”战”之外,但决定了”战”成果的东西。也可以这么看:一场有限游戏的短期结果是被玩家们在无限游戏中的玩法决定的。
  • 2021-07-31 粉丝
    • 有个观察:微博上靠对方直觉/非理性的方式获得的关注者,必定也是非理性的。这是筛选的必然结果。
    • 这有点像电信诈骗要靠弱智的手段进行初筛一个原理。
  • 2021-08-01 美联储
    • 以前我们说金钱永不眠的时候,把赚钱这个过程搞得巨神秘,巨高大上,还拍一堆电影来描述这种神秘性,解释其合理性。但美联储之类的角色带着上帝视角看我们像傻逼一样:”不就是我们印出来的欢乐豆吗?”
    • 我们所有的人辛辛苦苦赚出来的钱,美联储开个会,决定给大家稀释10%,还是20%。他们渠道上的小弟,因为掌握了流通渠道,除了得以在每一分钱上扒一层皮,还能有各种比色情片更不可描述套利机会
    • 去中心化货币除了那一堆对私人的好处以外,还把所有人的人拉到了公平的起跑线上:对面是比特币,这边是美联储和其他所有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其他人终于有机会对垄断资金的人说:”这下傻逼了吧。” 不知为何我有一种恶作剧式的快感
  • 2021-08-01 格局
    • 塔勒布曾经说过:911显然对本拉登不是黑天鹅。我们看见了big picture,就可以理解类似:不择手段的人会错过大机会/房地产教培被搞三年前就注定/梧桐台湾不可避免/中美矛盾升级不会停。一个人如果能比别人先看懂这些东西一点点时间,就仿佛能知道股市明天的涨跌一样,说是超/钞能力也不为过。
  • 2021-08-03
    • 头脑简单的人会觉得复杂度高的人神神叨叨,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无非是高复杂度的人感知的信息头脑简单的人感知不到,因为没有处理这个信息需要的回路/思维模型,无法把这些信息连接起来进行处理。
    • 举个例子:一个懂英语的人和不懂英语的人同时听见有人喊”watch out”,前者可能会马上望向四周并避险,后者在危险临头之前都会觉得前者是神经病。一种更为常见的情况则是由于你没有处理这个信息的脑回路,你听见,甚至以为自己听懂了每一个字,但是你从表层上略过而没有去想一下他的意思。这种情况下你会愚蠢而自信的觉得别人是傻逼。
    • 那如何确定我们自己不是那个傻逼呢?@硅谷王川 说过一个好思路:你不但知道对方错了,而且你还知道他为什么犯错。在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再研究了(除非出现了新的你所不了解的证据)。当你以为对方神神叨叨的时候,你极大概率是傻逼的一方。要学会享受他人愚蠢而自信的嘴脸,因为这是世界的常态,我们就是靠智商套利生存的
    • 或者这么理解:有一个人有特异功能,他能看到别人的看不到高维度信息,例如运气,或者死亡日期。他避险或者投资的时候,俗人们肯定会觉得他神神叨叨的吧。
  • 2021-08-05 真知灼见的传播
    • 还有一个小小的体会:许多人文类,比较敏感的真相都多多少少有点政治不正确。(理工科或者不敏感的理念没有这个问题)
    • 这其实也挺容易理解的:因为一个理念之所以可以广泛流传,不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而是因为它可以迎合某种心理需求,或者商业需求。那些正确而不会有人受益的理念是没有人会去主动传播他的。
    • 这就造成了:掌握真相的人往往会形成沉默螺旋,把绝大部分真相都窝在自己心里。而能找到的各种秘诀/真相/干货,绝大部分都是鸡汤。
    • 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拼凑信息和实践,才能把这些真相慢慢的找出来。
  • 2021-08-07 
    • 赞,行万里路是增长见识,让认识接受随机性检验。如果全方位多实践,大概率很难像火鸡一样变傻。火鸡的问题是实践过于单一。
  • 2021-08-07
    • 尽量拒绝做低赔率的事情,这一点对人生相当重要。因为人性过分乐观,喜欢线性思考,忽略黑天鹅。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信心满满的事情,其实最终完全是扯淡。在这前提下,如果赔率也低,人生基本就注定了原地打转。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指望升职加薪。
    • 这事也分情况。很多时候低赔率的事更稳定,也更容易成功。对大多数人来说,坚持把一件低赔率的事做好人生就可以很好了。比如成为一个牙医、大学老师。
    • 触发我这一思考的其实是我看见很多人兴高采烈的去投很多壁垒很低的消费品,赚了钱还大谈方法论。觉得其实背后的风险没有被充分考率。要专注在概率赔率都高的机会上。
    • @培才-挖易:赔率比胜率重要,胜率一来很难评估的,二来大多数时候会被高估,赔率很多时候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的。
    • ​​​投资肯定主要资金追求确定性,一半仓位追求高赔率肯定多了。但决定做一笔资的时候,赔率不过关不要投。
  • 2021-08-07 劝酒&权力结构
    • 如果她是个链接多影响力大的枢纽节点,足够让很多节点对你印象太差,那就要考虑,减少的这点精神熵,是否带来了太多的损失。
    • 说明你把过多资源的投入在少数网络里,失去了足够的可选择性,给了别人单点卡死你的机会。这样就算喝了这酒,以后还有其它事情卡你。我追求的就是不被单点卡死
  • 2021-08-08 ETH
    • 一个推演:以演化的视角看ETH现有的问题 最近听见不少对ETH转POS和ETH转通缩的悲观看法。类似观点当然也在BTC上出现过。这些观点从经济的角度,静态的看,都是正确的。但是从演化的角度看,都是小问题。现实世界资源有限,大家动不动要为理念打个仗。其实就是POW一下,争一下谁上传后面的规则。
    • 虚拟世界大家可以分叉,你坚持对大家不好的路子,大家就另走一条路子。V神推行1559,大多数矿工意见很大,但是有钱赚还不是就从了。未来ETH转POS,大hodler想推有利于他们剥削其他人的EIP。没问题,分分钟有人跳出来制度套利,搞一套不剥削的,大家就跟过去了。
    • 未来ETH通缩,同时新项目的增长还跑不赢ETH通缩,大家都hodl,这个经济体出问题了,V神不肯改。没问题,我U神马上改几行代码,分叉一个年新增发2%的新链。在新陈代谢,不断演化中,世界继续向前。
  • 2021-08-08
    • 硅谷王川
      • Power Play book – Elon Musk 快刀斩乱麻
      • 读了 Tim Higgins 写的 “‘Power Play”, 介绍了更多特斯拉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感觉马斯克值得学习的最大优点之一,是敢于第一时间解雇无法努力实现其意志的员工,不管其地位有多高,工作时间有多久,绝不拖泥带水,不讲情面。
      • 他这种行为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一贯的身先士卒的用行动做出榜样,展现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创意,勇气和耐力。
    • 我经常拖拖拉拉,这也体现出我作为经营者,见过的案例太少。经常被人耽误,最后不得不自己下场的人应该会很有决断:反正最后都要自己搞定。
  • 2021-08-09 无限游戏
    • 抓住每个”涌现”的龙卷风暴飞几年,然后技术更新又带来新范式,再随着范式更新自己的认知
    • 昨天被互动触发了一个联想:发展就是抓住每个”涌现”的龙卷风飞几年,然后技术更新又带来新范式,再随着范式更新自己的认知。
    • 这个问题再想深一步,又和无限游戏连起来:就算你赚了100万个BTC,今天你轻易的超过了任何已知富豪,未来范式转移的时候别人还能如此轻易的超过你。
    • 如果你追求财富和财富排名,你就忍不住要毕其功于一役,杠杆,短线,最终大概率导致爆仓或者杨伟等福报 – 完了大多数人看不清其必然性,感慨世事无常。。。
    • 如果我们理解这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游戏,跑前面没有任何有长期价值的好处。理解赚钱只是度过生命美好时光的手段,理解认识世界能带来更多作弊器,就会把急于赚钱的心态放平。追求认识增长,追求心情愉悦。有心情关注四季流转,花开花落。
  • 2021-08-09 情绪
    • 突然想通了:当我们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也是一次自我发现的新机会。
    • 如果一件事让你暴跳如雷,伤感,沮丧,沉下去经常会发现有一些没有接受的世界真相。只是阻力大了,他们才浮上来被自己发现。
    • 前几天我说:接受真相,哪怕残酷,是开始有效思考的第一步。
    • 今天加一句:也是变得更好,更开心的第一步。
  • 2021-08-14 迭代
    • 硅谷王川:
      • 马斯克关于航天飞机 (space shuttle) 的评论:
      • “航天飞机,没有任何迭代的空间,因为上面有宇航员。测试的时候不能把航天飞机搞爆了。这是个大问题。缺乏迭代,就是本质问题。 nasa 的工程师知道有很多具体问题,但大家害怕做任何改正。
      • 这里面有个 风险/回报的不对称性。如果你做了一个改动,出问题了,你会受到巨大惩罚。但是你如果做了改动,都没问题,你的回报很小。航天飞机的最大问题就是它的设计被凝固了。因为航天飞机的所有测试,上面都有人,任何对设计的改动都是高风险低回报。
      • starship 飞船上 (现在)没人,飞船爆了也没关系。这对 (迭代进步) 而言,帮助很大。”
  • 2021-08-19
    • 今天听了何广智的脱口秀,描述周一到周日的社畜心情转换,突然想起了当年在研究所和公司上班的日子。对抗性运动为什么累?因为你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自己的运动量,你随时要按照对手的动作来输出自己的体力。人始终在被动状态下,很容易被榨干每一分精力,体力。在绝大部分职场就是如此,更可怕的是由于被动对付工作,没有幸福感,没有自由时间,就谈不上主动性和发挥创造力。于是无法破局,生活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 想到这里打通了一个知识点:如何让创业和工作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很难,大部分按照自己的节奏就很好。这实际上意味着系统性的优势:在可承受的代价下,在自己的学习区不断节节贯通。
    • 按照自己的节奏控制本质是具有可选择性。也就是你打造的系统,对这个业务有非常足够的冗余,于是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 是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去做最有挑战,最有自主性的职位,还能游刃有余。你可以理解就是变成人生高玩。
  • 2021-08-21 实业搭建
    • 1. 从事实业通常会对业务获得更有深度的理解。但是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广度决定你的视野,决定你的安全和发展,所以大多数实业得不偿失。
    • 2. 实业在领域积累不够的前提下,总是很占用自由的时间。很容易长期处于被动输出的状态下,既不幸福,又耽误了学习和思考。关键一旦卷入了很多事,还很容易骑虎难下。
    • 3. 复杂度越高,运气就越好:人生的经历总是带来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在这个领域学到的东西,居然很快就能在其他领域产生妙用。
    • 4. 做实业最重要的是找到值得做的事和值得共事的人。这两者又相互依赖,并且递进式的往前发展。支同学说,我在团队上没有花精力,这一点我是赞同的。
    • 5. 做新业务如果能大致的看见路径,又有充足的资源,成功就很容易。大部分创业失败的原因是,其实根本资源就不够,对业务的路径也没有认知。让我想起一句话: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潭。没有容错性,也不知道如何迭代。
  • 2021-08-21 间接方法
    • 我最近也在想,所谓”大力出奇迹”是在简单系统里,或者复杂系统里但你输入的输出已经被验证以后才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下其实不可行。//@硅谷王川:再牛的人,都迟早会遇到正面攻击无法越过的坎,违背客观规律迟早会受到惩罚而满盘皆输。
    • 硅谷王川
      • 在复杂系统的竞争中,为什么人们执着于正面攻击,而不愿采用”间接方式” (indirect approach) ? 思考了一下,可以列出下面这些原因。
      • 1/ 幸存者偏差。普通人观察到的案例,成功者大多是不断正面强攻获胜的,因此会产生一个误解,这是成功的正确方式。但 99.99% 正面强攻而牺牲的案例,被有意无意的忽略,认为可以靠自身的更加努力来克服。这就成了 “不求于勢,而责于人”。
      • 2/ 逻辑简单清晰。直接攻击逻辑简单,反馈迅速清晰,可以迅速判断进展。间接方式太多不确定性,逻辑迂回,很难服众。
      • 3/ 时间压力。一旦有时间压力要出结果,慌不择路,任何间接方式的操作可能性,都被扔到窗外。
      • 4/ 机构和群体的惯性。即使有个体看出间接方式的好处,但整个指挥链,供应链,等等,要想扭转思维来配合,会有极为强大和几乎不可克服的阻力。
      • 5/ 低估系统内对于正面进攻的反抗的指数增长的潜力。习惯于正面进攻,有了榔头任何问题都是钉子,最后树敌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大,越用力导致更大的反作用力,最后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
    • 直接攻击符合直觉,在主体缺乏经验的时候,很容易被迷惑。1/2/5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这就好像跟小孩子说把”水龙头开太大,杯子反而装不满”。每个小孩都要试过之后才能相信。
    • 硅谷王川 
      • Liddell Hart : 论“间接的方式” (Indirect approach) 战略的历史,本质上,就是“间接的方式”之演化的应用历史。
      • 在深刻思考之后,我意识到“间接的方式”,有更广泛的应用,几乎在所有生活中的领域都是适用的法则: (它是)哲学的真理。
      • 它在任何以人的因素为主导的问题里,都是成功的关键, 尤其是当大家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时,不同的愿望发生冲突。在所有这些情况里,直接把新想法强加于别人,必定激发顽强的抵触, 因此增加了改变愿景的难度。只有把一个不同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渗入,或者从侧面去论证人们本能的反对意见的错误, 才能更容易更快地让人们转变自己的观点。
      • “间接的方式”对于政治领域,和对于两性关系的领域,都是有着同样根本意义的。做生意,暗示有便宜可占,比直接吆喝叫卖的威力要强大得多。在任何领域,众所周知,要让老板支持你的想法,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让他认为这个想法是他的。
      • 李德哈特: “直接的(亲身)经历,内在的过于局限,无法对于理论或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最多它也就是制造一种氛围,让思维的结构干燥,固化。间接经历的更大价值来自于其更加多样化和更大的深度。’历史是普世的经历’,不只是另外一个人的经历,而是很多人在很多不同情况下的经历。”
      • 从小被培养为做题家的人们,思维习惯于”直接正面攻击”达到目标,但这种方式在复杂系统内实操时的最大问题是遇到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如遇到无法克服的阻力出不来,就完蛋了。间接方式,本质是始终避免耗费资源在阻力过大的地方,始终让自己保持良性循环的态势。
  • 2021-08-22 自信与能力互相正反馈 – 专捏软柿子
    • 硅谷王川
      • 当你的能力超过周边大部分障碍的高度时,就会对个人的自信产生一种较强的正反馈,鼓励自己去探索,从而进一步提高能力,跨越更大障碍,再进一步提升自信。
      • 自信和能力是一个可以不断培养,越滚越大,互相作用,自我强化的系统。自信和能力带来的气场,会影响你接触的人群,更愿意相信并配合你,提高你成功的概率,这个滚雪球式的连锁反应,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 前提条件是,第一,所处的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这样不必强迫自己马上就必须克服过高的障碍物,而是可以先选择较容易的问题,来巩固自信。否则很长时间得不到正反馈,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 第二,不能过于急躁,贪多求快。否则遇到较大的挫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周围的人群也更容易落井下石,会造成负面的塌方式的连锁反应。有的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一蹶不振。
    • 简直就是我的人生描述,2007-2014年之间一直在贪多求快,试图强行跨越自己恐慌区的障碍,最后落得”习得性无助”,长期怀疑是自己不行。至今想起那些失眠的日子还不寒而栗。现在回头再看当年那些我羡慕的幸存者,早就死得七七八八,而我反而过得很好。
  • 2021-08-24 bilibili/youtube 学习
    • 今天跟家人讲用youtube和bilibili学习的良好体验,突然把youtube是最好的学习工具的底层原理想明白了。
    • 再好的老师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再好的教材都是几个人打造的。而youtube,bilibili是许多人打造,无数人点赞涌现出来的。
    • 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大多数人觉得清楚,作为入门学习可以节约最多的时间。这不是任何大师的个人算力可以媲美的。
    • 用好推特,youtube,bilibili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研究时间。
  • 2021-08-25
    • 有一个办法可以快速的知道自己可能错了:在某方面比较痛苦,就说明你在这方面的认知可能有错。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你在逆着世界的规律干,所以你主观上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
    • 举个例子,你拿着地图(你自己心里对世界的定义)出去找路,走到地方发现此路不通,合乎逻辑的思路是修正地图,而不是呐喊”这个世界怎么了?”
    • 说起来简单,但假如我们把地图和路换成职场/男女关系/投资,此时绝大部分人会说”傻逼领导”,”女人都是贱货/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主力就盯着我这几块钱”
    • 明明错了,但是不修正地图,光用头顶墙。
  • 2021-08-27
    • 娱乐明星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发展完全依赖陌生人的善意,随便一句话,就算没被证明,也就完了。//@硅谷王川:很容易被外力粗暴干扰破坏的东西,不管暂时多么炫目,多少人在夸赞,也没什么长期价值。
  • 2021-08-28
    • 搞艺术和其他创意工作的人,比较容易酗酒,吸毒和抑郁,就是因为本来应该是妙手偶得的工作,要求他们按时按量输出。//@硅谷王川:时间压力,空间压力 (终日在小黑屋里劳作,缺乏在野外行走放松的时间),让人的大脑高度聚焦,同时也过度狭隘,这样根本无法产生创意。
  • 2021-09-02
    • 团队合作既不能被轻视,也不能过分拔高。
    • 团队不是成功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战略眼光和资源网络都是主导者长期积累的硬功夫,还有运气也是大家都不能控制的关键因素)但没有团队,一个人能做的事太有限。
    • 团队既是帮助,也是束缚/负担:在方向正确的时候,团队就好像杠杆,让我们如有神助。在方向出问题的时候,团队就像失控的货车,掉头转向极为消耗能量。
    • 在这个意义上,区块链的协作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团队。大家按规定好的方式自愿加入/脱离协作。
    • 这是一个自加强的过程:一旦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是高效和自由的协作方式,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种协作。而更多的人本质上意味着更多的供应和可组合性,这就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创造力。
  • 2021-09-05
    • 认真琢磨了一下,感觉其实我早有体会但从未总结:关注成长本身;不制定所谓的增长计划,降低增长的负担; 多方向发展,让知识自由发散,重新组织/连接。
  • 2021-09-06 ETH & BTC
    • 最近对这个东西讨论了三次,干脆简单写一下:
    • ETH市值超过BTC应该不会很久了,但是这并不是说ETH会取代BTC的货币地位. ETH的优点是持续演进,不断发展。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但是正因为如此,他做不了国债储备,成不了最硬的货币。
    • 试想,A国在未来的一个交易中收取了200万ETH向B国提供某种服务。合作启动后,社区/V神决定把ETH的通缩机制变通胀机制。A国:。。。BTC因为Satoshi的离开,变成了最硬的钱,任何人都无力单方面改变其共识。注意:这段没说BTC比ETH更好,只说了大家各玩各的,各有各的基本盘,互相取代不了
  • 2021-09-10 职业发展
    • 整理明天给朋友公司做培训的PPT,突然发现从期权的角度看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比较容易看清楚:1. 风险可控:不被突然死亡,保留概率的遍历性; (不犯法/不用有平仓风险的杠杆)2. 基础胜率有保证:在能力圈的边缘扩展,不寄希望于小概率事件; (不买彩票)3. 高赔率:正EV且有爆发可能; (逐渐拒绝回报有上限的工作)4. 时间对我们有利:拒绝重复劳动,追求回报递增(提高复杂度,积累网络效应,积累规模效应)
  • 2021-09-11 实践
    • 为什么要实践?因为很多知识/经验在关键细节上的可行性/不可行性深藏在情绪记忆,肌肉记忆,或者其他难以量化,难以语言描述的东西里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自行车往左倒了,要在什么时候打车把?打多大的幅度?就算量化出来了,看的人还是不会。所以那些胡说八道的理论,在你没有经过实践的时候,经常会觉得还挺对。实践的价值是亲自下场,体验/感受细节。证实/证伪这些胡说八道的东西。所以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关键:一旦你在某事上失败了,而且暂时找不到头绪。进行了局部的技术优化之后还不行,就要多考虑一下整体理论框架错误的可能性。
    • 总结一下:大量的看书是为了获得地图:the big picture。但如果没有实践,很容易总结出一套自洽但不可行的歪理邪说。(可以视为坐标偏移了的地图,虽然路线看上去都通畅,但最终到达的时候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个地方)于是我们下场,在几个关键的地方校准,最终获得正确的认知。
    • 实践上面有个常犯的错误:一切都去实践,或者以为实践就够了。这样做的问题是:
      1. 效率太低:有些实践可能会消耗你几年的时间,人生又有几年?2. 局限性,或者说路径的不可遍历性:你从一条路走通了,你总结的经验不一定具有通用性,你不可能用同样的初始条件,从每条路都走通一次。举个例子就是很多错误的实践,可能实践一次就是一辈子,不能纠错:吸烟。可能要到得了肺癌的时候,才知道这是错的。(即使如此,这都还真不一定是某个特定的人得肺癌的关键因素。
  • 2021-09-14
    • 刚才聊到坚持,想起以前很多事:有些事情其实有正反馈,但是正反馈太小,让人感觉不到,一不小心就放弃了。兜兜转转很久才发现最有效的还是之前的某一条路。然而这里的重点不是坚持,而是”兜兜转转”。广泛的横向比较/测试,是我们需要付出必然成本,不可避免。在不断循环比较的过程当中,你不断的发现,之前的某个选择是更优或者更劣的选择。最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反馈。如果我们没有经过广泛的实验,就对最开始的道路进行坚持,其实根本坚持不下去,而且很大可能坚持了错误的路。突然我就原谅了自己当年瞎创业阶段的头破血流,没有那些伤害和失败,怎能建立有自己实践支持的思考框架。
  • 2021-09-14 经营者 vs. 投资者
    • 复杂度的问题,也可以用来看经营和投资:经营者好像哺乳动物,复杂度高,消耗大。投资者好像爬行动物,消耗小,但也不够(持久的)敏捷有力。
    • 所以当没有好机会的时候,经营者无法低成本慢慢等待,很容易死。而(好的)投资者能以节能模式慢慢等待。而当有好机会的时候,(好的)经营者抓住机会的能力要强很多,而投资者只能慢慢等待。
    • 笼统的讲,经营者长期生存的策略,是足够的战略储备和果断裁员的魄力。当然好的护城河等有就更好。而经营者如何作死?拼命加杠杆,没经过测试就强力输出。
  • 2021-09-18 快速阅读
    • 有个很反常识的体验:全面系统性的学习非常低效。 系统性编制的教材中,乱七八糟的包含了太多无用且让人沮丧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在你带着问题来看他的时候才变得有趣和立体起来。在此之前,学了也是会忘掉的。
    •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1. 快速提炼结构; 2. 弄清核心内容; 3. 对剩下的东西保持不求甚解,但是知道在哪里可以查到; 4.遇到问题的时候再回来研究。(如果永远都遇不到相关问题,我们又为什么要研究呢?
  • 2021-09-23 选择权
    • 今天和朋友聊起舔狗,有个理解:人和人的相处方式,实际上是在互动中不断被设定的。比如某人不守时,你不反对,就很容易促使其进一步不守时。
    • 所以PUA的实质就是:不断的重设底线,把被PUA方的预期压得很低;同时这些人用一套话术/方法,让你对其心存幻想,维持关系不崩溃。而防止被PUA的办法异常简单:始终有大量的选择权。
  • 2021-09-25
    • 刚才看见微博上有人说了我最近经常想,但没有说出来过的话:大家只是凑巧做了同学,没必要太当真。其实,亲戚,同乡,同事等都是如此。对很多落后的关系,要勇于断舍离。 ​​​
  • 2021-09-29
    • 发现当人失去选择权的时候,最糟的选择往往因为某些虚假的优势而成为最后的选择。比如有人因为生活糟糕而自杀,有人因为亏损而加杠杆追求回本,最终破产。底层原理没想清楚,似乎是厌恶损失,不能放弃沉没成本? ​​​
    • 普通人的难,在于平日温水煮青蛙,结果突然有一天变开水。
    • 难道生活在有一天会变成开水不是常识吗?我记得保险宣传普通人一生得大病机率是80%+,其它各种大问题的并集恐怕会超过99%?不学习就会被开水煮,学习只是开始不懂的时候很累而已。后面甚至很愉快
    • 鱿鱼游戏在第一次进入之前,是一个赔率胜率都不明,游戏规则也不明的游戏。如果不能以低成本进行测试,盲目的相信自己能赢,其实就是韭菜。在第一次退出后,按照当时的信息,可以发现是个全仓+杠杆,且收益封顶的游戏,外加高度内卷。根本不值得参与。即使陷入困难,也要尽可能进行高质量的决策。低质量的决策会不断把人引导向更深的困境。会参与游戏的人,走到被逼参与游戏这一步,多多少少有其必然性。
    • 回想我自己当年头脑简单的时候,有个常用句型:“我能怎么办?/我有什么办法?/我还有其他选择吗?” 似乎说出这句话就能对我做蠢事的合理性背书。头脑越简单,越看不见广阔的世界上有无数的机会。
  • 2021-10-02 – 干柴烈火度 
    • 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生意和生活上都吃过很多亏。所以最终学会了:只和干柴烈火的客户/朋友合作,其它人吃吃喝喝就好。(当年看见王老师用干柴烈火这个词描述合作,一下子就被击中了内心。)
  • 2021-10-08 – morning-ritual
    • 早上看见微博说乔布斯有一个方法,每天早上把最重要最艰难的事,拿出一个小时完全无干扰的时间先做。这样能确保每天取得实在的进展。
    • 下午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好,把有限的意志力和精力,优先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而且确保日拱一卒,生活也会充满幸福感。 ​​​
  • 2021-10-08 – 创业-木桶
    • 跟朋友聊他的业务,觉得创业就好像做一个木桶:
    • 木板要合围在一起,才能装水; 木桶没有合围以前,只有投入,没有收益。
    • 木板不能单独立在那里,要彼此支撑; 但是你又必须一块一块的搭木板,总要有一块或几块木板,要先立在那里。
  • 2021-10-13 – 投资标的
    • 这两年基本上不会再去投资有钱可以赚,但是赔率不够高,垄断性不够高的东西。结果就是A股的关注列表删掉了85%,港股删掉了一半多,美股就去掉了一两个。稍微对中美两国的发展方向有点感慨。
  • 2021-10-14 – 实践与理解
    • 实践和认识的正反馈循环。 某种意义上,理解会给行动加杠杆。
    • 这个描述很精准,理解给行动加的杠杆很大。
  • 2021-10-21 正反馈
    • 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正反馈最重要。
    • 但如果你是个有经验的渡河者,你需要的正反馈周期就可以放得更长。
    • 这实际上解释了为什么经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容错能力。
  • 2021-10-21 选择与努力
    • 虽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切不可把正确的选择带来的成果当成自己的能力而盲目自大。
    • 另外,很多人也许过去没有做正确的选择,也许缺乏某些场景下系统性的认识。但是他只要获得一点点信息,明白了一些正确逻辑,马上就可以变得很厉害。这不是魔法,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 2021-10-21 stop doing list
    • 最近因为做对和看对了一些事,内心悄然的膨胀了。导致自己在太多事上瞎折腾了几个月,才被现实的耳光打清醒。
    • 突然就深刻理解了段永平所谓的”stop doing list”到底是什么。能力圈,资源禀赋,兴趣,时间/精力,赔率/远景,价值观,每一个重要维度都可以一票否决很多事情。直到剩下那些各个方面都很好的事情,才是值得自己去做的。
    • 知道如何克制比知道进取更重要。
    • 另外,段的人生看上去一帆风顺。但是他既然提出这个理念,想必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失败和折腾。
  • 2021-10-28
    • 这两天在这件事情上反思了挺多:加杠杆本质上就是财力不足却想暴富的一厢情愿;舔狗就是对爱情世界的一厢情愿;盲目创业就是对市场的一厢情愿
  • 2021-10-30 读书 & 创业
    • 书读的多的人因为信息宽度大,全局观会好很多。而全局观对个人的安全与发展更关键。而缺点是容易纸上谈兵,高估自己的能力圈,不接地气,自以为是。
    • 而创业/经营者因为每天都能听见炮火,对战术和细节的理解更深刻得多。这导致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容易沉在舒适区固步自封,眼光狭窄。我经常听见创业者对短期的判断有深刻洞见,让人心服口服。而对战略和大环境的判断胡说八道,宛如智障
  • 2021-10-31 game-fi
    • gamefi现在就是流动性挖矿和nft挖矿,先finance,后game。
    • 仔细一想,确实很本质。游戏可玩性和创造性还没上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2021-10-31 政治
    • 李昀老师谈“修昔底德陷阱”是后人的总结,修昔底德的本意是指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往往是内部斗争的对外延伸。深以为然。
    • 希腊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各城邦的内部矛盾都无法调和,于是从内政延展到了外部矛盾。 ​​​
    • 内部矛盾外部解决并非什么高深的权术,而是斗争到了一定程度,桌上自然浮现出的工具。
    • 两口子长期闹矛盾,出去找人倾诉是很自然的发展。
    • 公司内斗太激烈,跳槽是很自然的选择。
  • 2021-11-07
    • 暴力收益降低的原因是多维度的:
    • 一方面,世界发展越来越依赖创新而非资源,依赖资源的发展本质上也不可持续增长,这是显而易见的。
    • 暴力很容易”禁止”,但很难”鼓励”。比如计划生育很容易,但鼓励生育不是暴力能做到的。
    • 另一方面,暴力有其成本和管理极限。
    •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用暴力去征服殖民地时,最大的问题是每块土地都有管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每份资产都自带负债。用暴力去管理的方式,很快就达到了其管理能力的极限。
    • 而如果是用通商贸易的方式,虽然收益降低,但负债也不存在了。可以认为其管理能力的上限大大提高。
  • 2021-11-09
    • 从上层的视角看,权力的本质是网络。从底层的视角看,权力的本质也是共识。
    • 中世纪政权和教权的斗争中,教权占上风的原因是虽然政权有兵,但是共识都在教会。结果是有兵的打不过有共识的,出兵的时候,诸侯和士兵都不愿意为之服务。
    •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看上去强大的权力,在失去共识以后其实就是土鸡瓦狗。
  • 2021-11-12 主动优势
    • 所谓主动优势,本质又是可选择性。
    • 有主动优势的一方可以选择是否进攻,何时进攻,从何处进攻。
    • 而被动的一方,则只能在别人选择的时间,别人选择的地点,以别人选择的方式应战。
    • 如果发现自己成为了被动的一方,好的做法之一是转移战场,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在一个战场上的被动不一定不能转移战场。太祖有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重点是认识到自己其实有其他选择。体制内被动的人可以出来工作或者创业。​​​
  • 2021-11-14 装逼
    • 我年轻的时候装逼往往都是因为缺乏信心。
    • 后来开始做生意,装逼往往是因为别有用心。
    • 再后来我渐渐没有业务需要了,日常交往更多转向长期多次博弈,这才发现真诚才是与人打交道最高效率的策略。
    • 到今天我每每看见人装逼,我就会想他是不太行还是别有用心
    • 装逼的本质在于提升溢价能力,装逼本身是一种高倍数杠杆,短期来看利益大,长久看来效率最低最为脆弱,爆仓是迟早的事
  • 2021-11-15 盛气凌人
    • 最近有一个发现:那种特别盛气凌人的人,多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水平都比较有限。早上想明白是这样这种盛气凌人其实是无知带来的自信。
    • 这不是一个性格问题。我自己的性格就属于比较强势的类型,过去经常会不自觉的和人争辩。但被打脸次数多了,看问题的角度增加了,对问题下结论就没有那么足的底气。(有时候语气里面习惯性的还是会显得比较肯定,但心里没有那么确信。)见识多了就会慢慢humble一些,谁都看不起的人肯定是见识不足的。
  • 2021-11-16 只会技术面分析的弊端
    • 做所谓技术面分析或者投机的人,最大的损失实际上是主动的放弃了商业/价值分析这颗技能树
    • 没有注意力冗余: 7*24小时注意力被绑定,无注意力沉余去觉察大船远处的冰山,最后跟随泰坦尼克沉没在大西洋。提前察觉远处危机的人更能搭上救生艇逃生。
    • 他们的收益是有持续的随机奖励,而坏处是大涨会下船,大跌(特别是流动性缺失的大跌和大V)会有损失
  • 2021-11-17 管理成本
    • 显而易见,管理成本低是商业模式scalable的前提。换句话说,高复杂度的管理行为在异常情况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会容易玩崩
    • 亨利二世整合英国权力和后面英国大宪章形成的过程,本质都是由于没有中国这样的大规模农业税可以征收,因此暴力收益不足以支持养大规模的中央军队,所以没法直营,只好连锁。(就是封建,而且是双方比较平等的封建。)这就是收益不能覆盖管理成本,所以只好降低管理成本来增大管理规模。
  • 2021-11-18 情绪记忆
    • 读书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情绪记忆的获取。没经历过就是没经历过,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那样深刻的感受。 ​​​
    • 索罗斯在幼时经历过二战,逃过德军纳粹,后来成为金融狙击手,出手快准狠,及时砍掉错误的仓,应该和这一段经历也有关系。
  • 2021-11-19 理想 vs. 特斯拉
    • 理想是坐着很舒服的车,操作也很友好,但是技术含量差很多,操控感超过普通汽油车,但和Tesla差太远。有点像汽油车时代的国产车,参数拼不过就把内饰搞好点。它和Tesla不一个逻辑,后者是AI+机器人+能源公司,理想就是卖车的
  • 2021-11-23 PUA
    • 当年年轻识浅,也没多想,本来也不是特别想回去,过后就忘了。今天再想起来这事,其实就是A/B总想PUA我,但我个性就是那种刺头,于是AB最终判定我”不符合企业文化”。
    • 所以,突然有人对我们疾言厉色,确实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不好。但是如果反省以后没有做错什么事,也没有必要自我否定。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傻逼就是靠压榨他人的人性弱点生存的。(包括但不限于A/B总,各种消费主义,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是。)
    • 再所以被PUA的关键是两点:
    • 1.你不觉得你有更好选择。
    • 2.你会为了这个最好的选择,不断降低自己的自尊和要求
  • 2021-11-24 广度
    • 最近讲的API的模型讲得更清楚。大部分知识调用API比自己去搞清源代码重要。但黄在段永平的帮助下,其API的丰富不是普通人可比,所以有底气说这话。最终也证明了其发展效率高普通人百倍。
  • 2021-12-01 觉察 & 分小块练习
    • 刻意练习的重点在于保持觉察。
    • 日常学习/训练过程中,通常是以目标为导向,容易忽略过程中的问题。而未觉察的不断重复未必可以纠正。
    • 而当我们把学习/训练拆分成需要刻意训练的小块时,不管是对过程中自己的错误,还是训练后得到的正反馈都有了更清晰的觉察。此时,提高会更加快速,而且表现的上限也变高了
  • 2021-12-01 歧视/傲慢导致纠错困难
    • 歧视是有成本的。当我们歧视/鄙视/嘲笑其它人观点的时候,我们失去了客观与平和,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
    • 万一事实的演化证明被我们嘲笑的对象才是正确的,我们纠错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因为我们内心反复强化过了,我们是对的,是高大上的,他们是错的。(币圈和传统金融圈实际上充斥着这种相互歧视。)
    • 这是厉害的人往往humble的第2层原因。(第1层是见过世面,知道天下之大,自己不算什么。)
  • 2021-12-03 情绪记忆
    • 投资的亏损是一种必然成本,是用来购买情绪记忆支出。钱并没有损失掉,而是变成了宝贵的“不要自作聪明”的情绪记忆。
  • 2021-12-04 新知识 vs. 存量知识
    • 想明白一个问题的触发因素往往是新的输入产生了新的连接,而非原有存量知识。
    • 存量知识当然很重要,没有存量知识,新输入也连接不起来。
    • 但是最终的豁然开朗,就算全是存量知识的连接,也依赖于新输入的触发。
    • 感觉上解决问题最舒服/最有价值的方式不是冥思苦想,而是广泛连接后的豁然贯通
  • 2021-12-08 本分 & 反脆弱
    • 段永平的”本分”和Taleb的”反脆弱”在某些维度上有奇妙的关联。
    • 当我们不守本分,就意味着投机。而不管是哪种投机,必然意味着有某个脆弱点。当脆弱点被随机性击中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爆仓时刻。(没有脆弱点就不叫投机,最多叫无风险套利。)
    • 当我们恪守本分,诸如:诚实,守信,不装X,不用杠杆,不占便宜。这些事情一部分会让我们更反脆弱,不被随机性击倒; 另一部分会让我们构建网络的成本越来越低。从这种意义上说,本分才是真正的不爆仓杠杆。是对他人投机的高纬度套利
    • 做生意的时候不本分,就是占便宜,挪用资金。资本层面上不本分,就是杠杆和赌短期方向。这些行为都可以尝到小甜头,但长期而言,都会抹杀我们的概率遍历性,在某个失败中让我们被出局或大幅度的回撤,不可逆转的损失了时间。
    • 我觉得还有底子薄比较容易产生稀缺感,于是容易铤而走险。渐渐的实力强了,再加上意识到赚钱的机会一直在持续发生,还有就是投机吃了几次苦头,就对投机赚钱变得排斥了。
    •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 投机是为了不确定的上限而失去了下限。本分是守住下限。
  • 2021-12-08 第一性原理
    •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和不依赖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差别何在?我以为主要是两点:1. 打破路径依赖; 2. 遍历解决方案。
    • 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的时候,本质是类似欧氏几何,从少有的几个公理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此时,由于不涉及现有实践,这就脱离了路径依赖。而脱离了路径依赖,尝试所有的可能的路径,就提供了遍历解决方案的可能。
    • 群里的朋友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常年以来中餐都被认为是不可以被标准化的。但如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把中餐的所有组件分开,似乎没有哪一种常见食材和哪一个常用烹饪环节是不能标准化的。(罕见食材和那些罕见的手段西餐也一样不能标准化。)现在西贝,真功夫,海底捞等不同业态的中餐也证明了中餐标准化的可行性。
    • 这和马斯克把火箭拆分之后,每一种材料和每一种加工都不那么贵,所以推出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是一个道理。
  • 2021-12-10 长期主义
    • 前几天提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除了保持反脆弱,让时间有利于自己,还有一层思考其实是延迟满足。
    •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和世界复杂度指数级上升,低垂的果实已经不常见,而且通常是”道旁苦李”。或者是看似低垂,但无法摘取。此时付出简单努力就可以获得理想回报的机会一定被快速占满,回报快速下降。
    • 对抗这种激烈竞争,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其它人做不到的事情其实只剩下长期主义,建构系统性的优势。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延迟满足,为了长期更好的回报,放弃短期满足。
    • 比如:
    • 1. 人人都希望买入快速获利。如果每次慢慢研究基本面,几十个案例以后,对基本面和增长的逻辑就会碾压95%的人。而且随着案例增加,水平还会不断增长。而听消息和看图形的短期主义者,就好像深度学习里面不能收敛的模型一样,时灵时不灵。
    • 2. 人人都希望进入职场就快速升职,甚至有陪上司睡觉这种可笑的事情。但是如果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算这一家公司不能升职,换到外面的大多数公司都能升职。而陪上司睡觉快速升职的短期主义者很快就年老色衰走到尽头。
    • 即时满足是人性,长期主义是对这种人性的套利。
  • 2021-12-11 人的多样性
    • 写微博进行广泛连接还有一个意外的作用:让我更快的见到了人的多样性,对复杂性的理解提升了一个档次。
    • 日常跟人打交道少,可能半年才会感觉被”冒犯”一次,这种频率和强度很难让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应对心态产生反思。
    • 但是微博把大量不同的人带到了面前。在过去半年连接人数变多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多次心态不好,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找好了应对心态后,有比过去多年更快的进步。特别是最近半年,心情总体好多了。(也因此对不好的心态更敏感。)
    • 跟更多人连接是个快速的样本采集和高强度的修行,受益良多。
  • 2021-12-12 习惯
    • 时间/重复次数:自称习惯培养顾问的古川武士有一个模型,认为人的意识是100个员工组成的公司,所谓坏习惯就是5个人想变好,95个人想变坏。你想改变这95个人,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坚持。中间多次失败是正常的。
  • 2021-12-17 知行合一
    • 知行不能合一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果不涉及生理上瘾,更多时候是:
    • 1. “知”不够全面;
    • 2. 缺乏可行的方法;
    • 3. 缺乏情绪记忆。
    • 而最近才理解到这几种情况,包括情绪记忆都有可能用广泛获取信息来解决的。
    • 1. 如果不理解幸存者偏差,就很难想明白为什么很多明明有人做成了的事反而在理论上不可行。因此要增加更多维度,更多视角,更多思维模型。才能把基础逻辑理解,但是因为理解不深刻而不能真正执行的东西做到。
    • 2. 方法论的提高主要靠读书,这是不用解释的。
    • 3. 关于情绪记忆:昨晚在飞机上看了几本杂书,突然发现随机性的可怕比我过去理解的更甚,有种惊出一身冷汗的感觉,就突然获取了情绪记忆。回家就开始了仓位的重新配置计划。
  • 2021-12-17 正反馈 & 投资
    • 今天听了一个精彩的比喻:
    • 陈胜吴广声势浩大,最终半年被灭,为刘邦项羽做了嫁衣。大部分技术/理念领先的项目也一样。
    • 还是要正反馈开始了才值得花时间,发现多维度的正反馈才值得投资。
    • 别说普通项目了,就说uni这种证明了价值的项目,由于ETH和defi的特殊性,最后垄断性也被证明不够。uni前几个月大幅跑赢ETH,然后就渐渐长期跑输。绝大部分的项目实际上还到不了uni这个阶段,冒一下头就消失了
  • 2021-12-24 ETH TPS
    • 关于是否还会有和ETH竞争的公链,我的观点是:
    • 如果出现新的公链,核心逻辑是有新的较大的需求涌现。 于是会有新的底层技术出来支持未来更大的发展。
    • 如果后面没有涌现出范式转移式的需求,可能很难再有新公链和ETH竞争了。(就如同在BTC以后,ETH做出智能合约的需求这类的涌现。)
    • roll-up成功实施,tps达到千级以后,公链的竞争基本就结束了
    • roll up带来的tps提高落地是个关键的观察点。第一是其它公链相对萎缩(如果没有发生,那恐怕是有独特优势,需要予以重视);第二是ETH的tps上去以后,想必会带来生态大发展和洗牌,之后涌现出来的新玩法,是否有有价值且ETH本身不好支持的。
  • 2021-12-25 知识边界
    • 越来越发现了解一个具体知识的边界比了解这个知识本身更重要,或者说知识的边界是知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当我试图弄清楚一个知识的边界在哪里时,我实际上必须了解其中的机制,才能找出使之无效的边界。这迫使我比原来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个知识。
    • 大多数人学知识类似这样:冰遇热会化。并且在没有其它相关知识的时候,并不知道怎么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 如果我们多问自己冰遇热什么时候不会化?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时候还挺多,比如零下200度的冰遇到一点点热量并不化。
    • 当我们搞清让冰不融化的条件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和开始已经不在一个级别上了。
    • 学东西的时候要习惯于问自己,这个知识在哪里会失效。
  • 2021-12-27
    • 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我昨天就有一个感慨,不懂政治和历史的经济学家,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家,就好像不懂数学的物理爱好者一样,最多就是民科。宏观难以预测,但是国际政治和历史从底层逻辑上阐明了外部约束。回顾王陶陶对很多事件的判断比宏观经济学家的研报有价值多了
  • 2021-12-29 后中争先
    • 同质化竞争的时候,优先连接的网络效应决定赢家;然而社会适应度如果能有明显的差别,则可以后发取胜。(按照从0到1一书的说法,这种情况需要”好10倍”。) 关于段永平的”敢为天下后”我的理解是段的产品已经有深入到乡镇的网络和前置的成功,这其实是很强大的优先连接,这是一种”假后”。
  • 2021-12-29 提供服务 – 最拥挤的环节的最不拥挤的服务环节
    •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垄断(或者只是卖方市场)实际上处在不同的环节上,此时对于参与产业的方式实际上应有不同的策略。在混沌期做投资是非常痛苦的,相对来说提供服务就很有机会。
    • 到底考虑什么服务,应该梳理产业链,找到那个最拥挤的环节的相对最不拥挤的服务环节。那些最拥挤的环节,竞争者之间实际上是互相架空的关系,而整个链条上必然有一些点,由于专业性(甚至开始是不专业的)和其他因素,形成相对对卖方有利的市场。
    • 比如早期的矿工和稍后的交易所,到人人都开交易所的时候,chain up这种saas就很嗨。在已经有明确的秩序建立以后,意味着最强者已经靠网络盈利。此时如果他们不犯错,其它人没有机会。参与方式要么持续往新方向移动,要么在二级市场加入最强者。
  • 2021-12-31
    • @硅谷王川:当一个人说他找不到有兴趣的事情做的时候,本质往往是其输入和输出信息网络过于狭隘,一直找不到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各种微小的切入口。如果找到了,他是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催,早就废寝忘食的去做了。
  • 2021-12-31 注意力控制
    • 了解棉花糖实验或者延迟满足理论的,可以补充一个视角,即其实延迟满足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靠意志力,一种是靠转换力,何以能转换,小孩子靠天真想象,成年人靠多元思维提供的多元视角。
  • 2022-01-02 政治
    • 汉朝推恩令和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在权力整合的手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架空。
    • 挖掘对手的内部矛盾和利益诉求进行架空是权力斗争的利器。
  • 2022-01-02 无限游戏 – 举世皆是师友
    • ​​​司马懿说:“臣一路行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天下无敌”,其实并不是让自己强大到能够打败所有人,而是把所有人看成是朋友和老师…… 
    • 一个人一旦太入戏,就会觉得举世皆敌。这是无限游戏的心态的一个角度。
    • envy是刻在基因里的,有时认识到了也未必能去除。我现在尝试的方法是保持开放和平和的心态。
    • 有道理,但是依然可以改善。改天研究一下川哥推荐那本envy
    • 也许嫉妒是不可改变的天性,但是可以把注意力转向自身的成长,把外界影响视为背景噪声。就像单反相机把背景虚化一样。
    • 唯心主义哲学中”唯我论”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把世界分成”我”和”外界”,那么关注我我时候,敌人也好,绊脚石也好,不过是不那么重要的外界世界的固定背景。并不影响我的成长。
    • 我不会去憎恨路边绊倒了我的石头,那我也没有必要去憎恨那个妨碍我的人。
    • 我不会去厌恶门前的大山,那我就更无需去厌恶比我强大的同伴。
    • 举世皆是师友的本质是举世皆是我成长的背景。
  • 2022-01-04 无限游戏 & 幸福
    • 幸福是纯粹内在的感受,这意味着主要依赖内心对外部世界的阐释。”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文天祥《正气歌》
    • 有限游戏把共同约定的规则放在最高优先级,为了满足这个最高优先级,必然经常要和内心阐释标准发生冲突。
    • 而无限游戏始终把目光聚焦在自我成长和突破,内在把失败阐释为试错和迭代。符合了幸福的底层逻辑。
  • 2022-01-05 DAO
    • 雇佣关系的本质是雇主和雇员相互覆盖长尾风险(雇主随时有人可用,雇员随时有钱可赚,于是雇主以批发价购买雇员时间)。DAO则是业务完全按成果付费,双方互相不覆盖长尾风险。
    • 这本质是个人(员工)公司化/外部化。其默认前提是”供应商”(社区成员)充足,否则长尾风险出现(没人干活)会让社区运转不灵。由此带来的好处是管理成本下降,管理规模大大提高,类似于淘宝和商场的差别。可产生的创造力和可组合性指数级上升。
    • 这其实是DAO适用范围的问题:低附加值,需要高效率的岗位,批发时间还是最符合双方需求。但高创造力,高附加值的职位,会越来越DAO
    • dao可以在一个架构里集成这两种岗位。dao也可以发工资的,明确规则,投票通过即可
  • 2022-01-07 降低风险
    • 发现偶尔看看犯罪纪录片有利于理解世界的险恶,不会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无风险的世界里面。
    • 多推敲一下别人成为目标的原因,日常生活里面时刻使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上。例如:比别人显得更没钱,且安全措施更强,能减小被盯上的可能
  • 2022-01-07 注意力
    • 时间是终极的资本,注意力的使用是自己对时间的分配方式。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无回报的地方,资本就不可逆的损耗了。 ​​​
    • 注意力是在刚性的时间里面的柔性分配。我们都只有24小时,但我有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你没有,人和人的差距就拉开了。
  • 2022-01-10 ETH
    • 未来在以太坊上创业就和投资一样,只要看懂想通了,各种摩擦极小
    • 我也有相同看法。支持人类协作的“政治,法律,经济”三大支柱转向部分被程序契约取代。从”用暴力让你承担违约后果”变成”你没办法违约”
    • 人类为了“信任”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教父》中,黑手党的几大家族中有个A家族特别有趣,专做可信任的中介。比如B家族绑架了C家族的成员,谈好赎金一千万,传统上B和C很有可能因此火拼到不可收拾,但现在只要B把人交给A,C把钱交给A,交易就可以顺利完成
    • 信任成本长期来看可以下降到很低
  • 2022-01-12 NFT 价值捕捉
    • NFT 通过免费流量+收费商业化受权来赚钱,架空平台
  • 2022-01-13 可组合性
    • 可组合性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良药:箱子和轮子组合就有了旅行箱;内燃机和轮子组合就有了汽车;腿不够长的时候,加上梯子就能翻过墙。
    • 有限游戏之所以会输,原因之一是因为边界固定,可使用元素不足,会慢慢丧失可选择性。
    • 有一个不被卡死的优化方法是,把尽可能的多的元素/工具放在面前供审视。(有时候我们也把这个叫做头脑风暴。)如有可能,应尽量可视化
  • 2022-01-14 心流
    • 不幸福的来源显然是内在失序,即内在的意图和外部环境冲突。
    • 这种内在失序通常有两种办法解决:
    • 1. 外求:改变环境。(很多时候你做不到,而且迟早会遇到瓶颈。)
    • 2. 内求:调整内在意图,适应外部环境。
    • 内求一定有效。但逆境越强,需要的调节能力越高。比如利刃穿身,只有传说中印度的苦行僧可以做到继续内心平静。
    • 当我们感受到成长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有了清晰目标,且获得了明确的回馈。此时,内心的失序或被模糊了焦点,或整合起来。就有如跑者的快感,进入那种心流状态的时候,肺部的喘息,肌肉的酸痛都成为了一种快乐。
    • 同时,成长通常意味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
    • 以我有限的经验,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生活方式,能带来如此长时间(理论上没有止境),如此平和愉悦的生命体验。
    • 这也是有些企业家痴迷创业,运动员/艺术家沉迷锤炼技巧的原因。
    • 如何在困难的处境中自得其乐?依心流的蓝图行事:把悲惨的客观条件转变成可以控制的主观体验。首先,密切关注环境中的细节,并从中发掘可以跟有限的能力搭配的行动机会;然后,制订出一个现实状况所能容许的目标,通过所得到的回馈,密切注意一切进展。最后,只要一实现目标,他们就提高赌注,为自己部署更复杂的挑战。-《心流》
    • 这是一套内外通用的发展模式。用于外在的部分,我称之为”捡软柿子”。如果找不到可行的目标,就努力的扩大自己的可选择性。也就是:”君子居易以俟命”。如果目标失败了,修正目标从头再来,这就是”无限游戏”。
  • 2022-01-14 防止黑幕 – 增加链接
    • 如何防止被人黑幕/潜规则坑害?
    • 为什么会被黑幕/潜规则?本质上只有两个原因:1. 对施加黑幕一方有利; 2. 对你施展黑幕和潜规则的一方,有信心把事情控制在TA的掌控范围内。
    • 先讨论2:对方的掌控能力越大,你被黑幕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反过来你对外的连接越多,他黑幕你的成本就越高。这就是在上海可能依然有黑幕,但是比在18线农村可能性小的多的原因。
    • 所以可以下功夫的就是,广泛增加连接,让你处于一个不能随便被黑幕的网络之中。一动你有很多人受损,大家都要发声,对方就很难受。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成语描述这种状态。
    • 再讨论1: 认清宏观形式,不要出现在你网络都挡不住的黑幕的利益点上。这个只好多看历史,商业史,纪录片了。
  • 2022-01-15 冥想 & 精神熵
    • 为什么很多科技界顶尖人物也会看重禅修和冥想?冥想是通过注意力训练进入心流的手段,冥想入定就是心流状态。禅修和冥想入手点不同,但本质上也是通过冥想进入心流,为纷乱的思绪重新建立秩序,从而降低精神熵。
    • 在此状态下,干扰因素都会变模糊,内心处于澄澈和敏锐的状态,连接和创意会大量的涌现。这对于长期被大量因素干扰的管理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人人都需要,不过普通人哪有时间去关注精神熵
    • 为什么刷抖音,看电视/小说,酗酒/吸烟/吸毒,追求各种刺激会成为一种巨大的需求?因为孤独寂寞或其它原因而精神熵过高的内心,有熵减的需求又不知道如何获得。
    • 于是抓住救命的稻草-那些不太消耗精神能量,又可以牵引注意力,建立内心秩序的东西。即使是饮鸩止渴,也要先止渴再说。 ​​​
    • 建立对孤独的挑战,把孤独寂寞等情绪视为难得的征服和提高的机会,把生活变成游戏。这比喝酒吸毒飙车刺激多了。
    • 精神熵这个概念很生动且深刻的描述了: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但如果我们不会主动赋予其意义,就无法把注意力组织起来。由此带来的迷惘,焦虑,空虚就会占据心灵,难以度过幸福的一生。就好像漫无目的跑10km可能是个苦差,但对于想运动的人而言,这是个锻炼变强的机会,自然就会觉得快乐。被动学习充满痛苦,但对想通过学习自我提升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书学习更愉快的事情
  • 2022-01-24 多巴胺
    • 为什么赚到钱钱/买到新东西 的快乐最多持续两个月,然后就索然无味。如果追求多巴胺的满足,就是”欲壑难填”。但永无止境的成长则能带来持续的幸福感。
  • 2022-01-24 认知 > 钱,时间是认知高的人的朋友
    • 前几天群里聊到财富水平回到20年前是否还有信心再来一次的问题触及了我灵魂。
    • 当我们谈及钱的时候,我们本质上是在谈个人可以调用的资源。而当我们谈及认知,则主要是在讲理解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 做个类比,有钱但认知不足的人,好像是力大而无智商的野兽。认知水平高的人,虽然直接调动资源(体力)的能力不足,但懂得迂回的调用武器,设置陷阱。拉长时间来看,钱是干不过认知的。再举个例子,一个认知维度多的人看维度少的人,就好像站在山上看山下的人钻迷宫,山下的人像无头苍蝇,山上的人却一眼可见。
    • 就算许家印有足够的钱请智囊,但决策者的认知决定了他能够接受的建议的上限。
    • 过去的很多经历让我体会到,增加一个有价值的思维模型,有时候就会完全改变看待世界的框架。比如”罗素的火鸡”,”幸存者偏差”,”可证伪性”,”黑天鹅”,”耗散结构”,”知识的边界”,”概率的遍历性”。。。还有很多历史,金融和国际政治的相关模型,往往让人在接收到信息时的反应和周围的人反应完全不同。
    • 不断持续累计知识的复利的人,实际上会逐渐进化为认知意义上的”超人”。而超人是不会担心资产问题的,水里都是鱼,树林里有的是猎物。
    • 当然,钱的价值是在有限的时空内快速解决问题。
    • 比如一个认知水平很高但没钱的人,要想在一周内买一架湾流也做不到。这就好像上面说的人类突然遇到老虎,除非有意外发生,否则被干死很正常。
    • 认知发挥作用,需要拉长时间维度。而时间是最核心的资本。不应该被白白亏损掉
    • 为什么要留足现金?因为认知变现需要时间,现金帮助我们愉快的度过这些的时间。
  • 2022-01-29 被动工作的低效率
    • 被动工作的低效率来自于神经网络里的seeking system不认为当前做的事情对赢得生存游戏有意义。
    • 奴隶和社畜都只看得见眼前的事情忙完,就会再忙下一件。俗话说就是”这样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所以虽然被(生活所)迫做事,但不会有激情和创造力。
    • 自治(Autonomy)或者自由之所以让人表现水平大涨,是因为在此情况下做的都是seeking system认为最有利于生存繁衍的事情,自然就有更多的热情与创造力。
  • 2022-01-30 微小正反馈
    • 以前看微习惯的时候,虽然觉得很有效,但是不理解原理。
    • “people value goals because the goal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atisfaction of their needs.”
    • 大脑需要微小的成功来自我满足,否则持续付出就好像不知终点的跋涉,会异常透支。
  • 2022-02-01 读书 vs 实践
    • 今天想明白了有时候实践的效率比读书的效率更高:这通常是实践成本比较低的时候。
    • 读书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但有个劣势就是当我们不能全方位掌握信息的时候,那些有问题的角度/思维模型很容易把人带歪。而我们又不能保证我们总是掌握了所有信息。而实践更有可能会直接给我们更立体的信息。(也不一定)
    • 假设有一个上帝视角的人,那他不用实践,也能掌握一切。但我们没有。于是我们可以选择广泛阅读开”一点”天眼。也可以通过实践,获取一部分信息。
    • 所以这归根结底是信息获取宽度和成本的性价比。哪个成本低,我们就快速的上哪个。
    • 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去读源代码,一定是先运行一下,搞清其功能。直接通读一遍就亏大了
  • 2022-02-03 心态
    • 北卡大学的Barbara Fredrickson发现了”积极消极比”:一个负面念头,需要三个正面的念头才能掰回到正面的心态。
    • 这让我理解为什么我的整体心态偏负面,因为我正面和负面的念头差不多,也许正面的念头稍微多一点点。
    • 所以日常怀有感恩的心还真不是鸡汤。因为我们感恩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正面念头,它们会调节我们对负面信息的过滤。
    • 这看起来是让我们变得积极的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避免我们漫无目的的去寻找正面念头。
    • “A daily gratitude practice alters the brain’s negativity bias. It changes the amygdala’s filter, essentially training it to take in more positive information. This works so well because the positive stuff you’re grateful for is stuff that has already happened. It never trips our bullshit detector.” ​​​
  • 2022-02-04 冥想 – convergent vs. divergent
    • 接触冥想之初就有个疑惑,创造力需要大规模的连接,冥想产生的控制注意力似乎对此有损?
    • 几乎所有的冥想书都没写清楚这点:正念冥想和Open-senses meditation是两种东西。前者的修行方法是注意力集中于一点,而后者的方法是观念头,而不处理。(not engage)
    • 正念冥想是single-point meditation,有利于convergent thinking,解决难题。
    • Open-senses meditation,正好相反,有利于divergent thinking,有助于大规模的连接,产生创意。
    • 我过去只训练过正念,后续还应该对open-sense进行训练。
  • 2022-02-06 使命感
    • 使命感使人宠辱不惊从而更抗压更容易获得巅峰表现
  • 2022-02-07 冥想 open awareness vs. focus-attention
    • 冥想的两个基本分类是:open-awareness和focus attention。
    •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区别是注意力从排他性的关注一件事变成关注所有事情,但尝试不判断,不沉浸。心如静水,反射而不起波澜。
    • 从精神熵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其原理:focus attention是让我们不让不需要的事情进入我们的注意力,open-awareness是培养我们钝感,让注意力中的事情也无法扰乱我们的内心秩序。
    • 两个分类的主要目标是异曲同工,但由于入手是从不同环节,导致其副产物却有很大的差别。
    • 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 helped to create a state that promotes divergent thinking which helps with the generation of new ideas. 这就是我们说的发散模式,或者是全览模式。这通常给我们创造力。
    • 上次有一条评论说冥想只是脑保健操,这是比较错误的理解。冥想是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而非保健手段。
    • 我理解必须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的转移,即感知到而不深入思考。慢慢过渡到无需控制,自然转移。你走神通常是无意识的深入到了其它内容里面。
  • 2022-02-11 – 驯服恐惧
    • 驯服并最终享受恐惧的技巧是因人而异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技巧的方法是回忆曾经克服恐惧的技巧并反复训练。
    • 我的理解是想象并钝化恐惧的感受是里面很关键的一环:谷爱凌描述的想象并感受其中的快乐就是她的技巧。 ​​​
    • 与恐惧相处最终的目标并非消除恐惧,而是把不舒服变成舒服。那种不适的感觉依然存在,但我们和他相处的方式永久的改变了。
    • The goal is to become comfortable with being uncomfortable. The unpleasant sensation remains, but our relationship to that sensation has been permanently recalibrated. And that’s what we’re really after.
    • 恐惧本身可以成为我们的指南针。恐惧带来的多巴胺会带来focus,进而让我们获得心流。推动恐惧边界的同时,我们是在推动能力的边界。(By confronting fear we are expanding capacity.)
    • @朝辉的知与行:这其实是一种处理恐惧情绪的重要心理技术。把自己抽离出来,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评判的恐惧情绪觉察者,不断的感受恐惧情绪在身体上的各种细微变化。当恐惧情绪处于自己的掌控中,自己可以和恐惧情绪舒服的相处时,再及时调控注意力,发现恐惧中的快乐和巨大收益。
  • 2022-02-12 巅峰表现
    • 巅峰表现者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最坏的情况获得最好表现的能力。这是elite-level performers和普通的人最重要的差距之一。我对这一点感受极其深刻:当我在沮丧/疲惫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会停止努力/自暴自弃。然而如果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挺过这个阶段,我们就能获得second wind,跑者的高潮(runner’s high)通常在这个阶段达到。
    • 我理解跑者的高潮是一种减配版的心流,但是其上瘾能力是毫无疑问的。这种上瘾能帮助我们重复的推动我们不断的在最沮丧/疲惫/迷茫时去发掘自我的潜能,持续上瘾,持续提高。
  • 2022-02-12 
    •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为了降低多巴胺阈值
  • 2022-02-12 睡眠
    • 睡好觉是维持巅峰表现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能没有之一。
    • 恢复的大忌是手机和电视:恢复需要的是把脑波调整到alpha range,图像的刺激让脑波处于beta range。此外手机的光线和日光频率接近,本身就影响睡眠。
  • 2022-02-13 MMT
    • 让我想起之前的领悟:试图利用MMT挽救市场的行为会导致系统积累更大的风险。也许crypto的出现并最终戳破MMT就是这种结果。MMT可以一直挽救市场,直到它自己救不了自己
  • 2022-02-13 焦虑与贫穷
    • 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 恐惧会我们注意力过于聚焦
    • 过于聚焦会导致大脑无法divergent thinking->
    • 因此视野过窄,无法多维度寻求解决方案->
    • 问题不能解决,陷入更多焦虑。
    • 这可能是稀缺陷入贫穷和忙碌的部分生理机制,你越穷,你就越穷。
  • 2022-02-15 – 间接方法
    • 《战略论:间接的方式》,意识到间接的方式可谓博大精深。
    • 直接的方式最大的问题是沿着敌人预期的方式进攻,阻力会大得超过你的支付能力。
      而间接的方式,精髓在于把你的攻略对象dislocation,破坏其难以被攻略的基础。
    • 军事上有耳熟能详的围魏救赵,围点打援。
    • 想获得一个大客户产品又没有压倒性优势,直接的方式是打电话给他,间接的方式有:找共同爱好切入,或在他需要的场景下帮助他。
    • ToC产品想获得更多的客户,直接的方式是降价打广告,间接的方式是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在他们路径上提供出价值。
    • 喜欢一个女孩子,直接的方式是表白,间接的方式是把她引入一个你擅长的场景。比如:篮球/商业/游戏。。。
    • 昨天我看捞女的微博,上面提及”鱼儿在情人节不给你打钱送礼怎么办?”直接的方式是要钱要物。她提出的方式就是间接的方式:秋后算账,在对方需要你的时候,再给他提当时没有送钱送礼的问题。
    • 以上种种,共同点是正面蛮干是沿着攻略对象预期,投入的资源消耗在对方已经建立的堡垒上。而间接路线( Indirect approach)则神奇的让阻力消失了。
    • 记得有次看见李小龙的格斗哲学里有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格斗是你和对手的合作而非对抗。我现在明白,对抗是直接路线,你的力量主要消耗在打破他的防御上。而通过与他合作,把对手/对象 dislocation,后面的胜利则轻而易举。
    • 直接方式本质还是在玩看得见的有限游戏。比如两次大战的德国,越打敌人越多阻力越大,越打越亏钱,损失土地更多。输了后还不服气,再加杠杆继续硬杠,然后输的更惨。间接方式接触到新的无限游戏后,会非常清楚的看到原来有限游戏的可笑之处。
    • 另外,逼着自己或者孩子努力学习就是正面进攻。培养兴趣就是间接路径(indirect approach)。
  • 2022-02-15 试错
    • 今天想通了:能看见路径的才试,如果遇到负反馈,因为能看见路径,也可以坚持。如果持续有正反馈正好继续推进。而看不见路径的,成本足够低也可以试试,但没有正反馈就停止。
  • 2022-02-19 习惯
    • 你所对抗的,会增强。
    • 大脑的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在我们对抗一个念头时也会被激活。它是我们默认行为模式网络的一部分,由此默认模式网络被触发。
    • 相当于你给自己说忍住不要吸烟,实际上是在让吸烟这个念头更深入自己的注意力,最终反而忍不住要想吸烟的好。
    • 这跟你想忘掉你的旧情人,他/她反而会不断出现在大脑是一个体验。
    • 好奇,是进化给我们的增加生存几率的馈赠。他让我们不断去突破边界,寻找新的资源,增加我们的生存几率。每次好奇心都满足都会获得多巴胺。
    • 把和恶习对抗的压力,转换成对好奇心主导的对身体感受的探索。从对抗中跳出,变成体验。满足好奇心,获得多巴胺,帮助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焦点。让对抗激活的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恢复平静。(大部分人可能需要配合正念冥想才能做到)
    • 接下来想象继续执行恶习的懊恼,感受放弃恶习的快乐。完成养成新习惯的闭环。每次重复此流程,在次数足够多以后,新习惯会完成,最终craving可能不会完全消失,但会习惯性的被忽略
  • 2022-02-19 marketing
    • 从好奇心的满足到热情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一个例子是你在微博上断断续续的刷到一个剧的多个情节让你产生好奇以后,如果这种好奇只是一次两次发生也就过去了,如果次数足够多,最终会产生想看看这部剧的动力。所以要一点点的喂养自己的好奇心,而不要操之过急。
  • 2022-02-23 不对称性
    • 冯柳的投资体系主要体现了对不对称性的运用,在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不对称性是增大存活概率的良药。
  • 2022-02-27 凶猛的习惯 
    • 不想先干起来只是突破习惯,如果不能够找到正反馈,也很难一直”先干起来”。如果找到了,就养成了凶猛的习惯:在想之前就开干了(当然只是在执行而非战略层面)
    • we don’t rise to the level of our expectations, we sink to the level of our training. 所谓凶猛的习惯,就是自信我可以带来的不经思索,迎难而上的习惯。这种”我可以”不是什么心里暗示,而是多次硬仗胜利之后带来的真实的确信。
  • 2022-02-27 智本位
    • 又想起一点,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判断能力就是可获得的特异功能。特异功能当然比钱重要,所以”智本位”比”金本位”更好。
  • 2022-02-27 投资
    • 非要说的话,打猎和短线/杠杆有异曲同工之处。猎人危险,看上去没有农民那么辛苦,而且有实时收益。当然有猎人活到晚年也活得很好,但是他单次的赔率不够,所以我从来没看见过猎人发大财。
    • 吃饭的时候想起最确切的类比短线/技术面/杠杆操作的行为是德州扑克。你说不能挣钱吗?我身边有很多职业玩家是长期挣钱的,我自己多年以前常玩的时候也能稳定的挣点小钱。但是你看德州高手的突然破产率,再看各类德州大赛连续两年冠军是同一个人的几率,再想想他们研究内容的重复性,实在是对人生的浪费
  • 2022-02-28
    • Goal for loser, system for winner. 真正的温拿追求的是系统性全方位长期的胜利,并不急于在某个点取得优势。一个单点胜利的卢瑟,就好像一个突然继承了大钱的穷人,所有陷阱/诱惑他见都没见过,很快就被搞穷了。(有人会拉你投资项目,有人会邀你会所嫩模,还有人会给你叶子/气球)
    • 我自己就被杠杆和朋友拉投资坑过,不怪别人,怪我是个赚了点钱傲慢和年轻见识少的单点胜利loser
    • 这个案例我也听说过,对没有认识的人来说,钱多不是好事。//@蒋大宽2020:我听个朋友讲,一些组织专盯即将拆迁区域的家庭里的成员,交朋友,请吃饭,玩,赌,等拆迁款下来用不了多久就收割光了。搞不定的就邀请到澳门,神仙也难逃。
  • 2022-03-02
    • art of impossible里面motivation部分的小结:motivation被分为drive,goal和grit三个子集:drive(驱动)是关于积累好奇变成热情,积累热情获得目标感。goal是关于树立远大,困难的长期目标,和可执行的关键路径。grit则涉及到真正困难,要去培养和克服的部分
    •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部分提到凶猛的习惯(The Habit of Ferocity),不是上面的任何一个部分。但是我却对这部分最为感同身受。好奇,热情是长期追求的起点;远大的目标是非实时反馈; 如果不能从做事本身获得正反馈,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一切都会被漫长的追求消磨殆尽。所以有个鸡汤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实际上是把挑战困难本身沉入基底神经节,变成不加思索,不耗能量的自动化行为。
  • 2022-03-03 习惯养成 – 具象化远期成果 + 新旧习惯交织 + 日拱一卒
    • 以为已经改掉的坏习惯再冒出来并不意味着改错失败,日本习惯顾问古川武士把坏习惯的纠正分成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 反抗期/禁欲期:如同火箭升入大气层,最开始的几公里比未来的几天几万公里耗能更大。
    • 不稳定期:特点是容易受影响。
    • 倦怠期:动力缺乏,容易自满,或再次冒头。如同飞船在抵抗最后的地球引力,但推动力却不足了。
    • 挺到倦怠期,已经超过了82%的失败者。再次启程的能量消耗也很小。抱有无限游戏的心态,把倦怠期的回撤当做一个迭代机会,就很容易再次上路。
    • 倦怠期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断注入正反馈,具体方法和反抗期一样:具象化远期成果。
    • 但是因为行动还没固化,动力又消磨,常常会忘记寻找/提示正反馈。我想到的办法是设置一个闹钟,按时提醒自己进行心理建设,主动获取正反馈
    • 古川还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再加入一个有动力的新习惯培养。比如你自己原来想要养成的习惯是听英语,进入倦怠期以后,开始培养一个新习惯”跑步”,在跑步的同时听英语。用新的推动器来推动旧火箭的行进。(我没试过,听上去值得试试。)
    • 古川武士对习惯模型有个特别好的比喻,第1次看见就让我印象很深。
    • 请想象一下你拥有一家有100名员工的公司。在你决心要作出变化的阶段,100名员工之中只有5人是赞成的,而剩下95人都是反对的。但是,由于无意识是看不见的部分,谁会想到自己身上竟然有95人都是反对派。为了方便起见,假设想用三十天戒掉行动性习惯,按照每天有3人从无意识转为赞成派来计算。开始的时候,赞成派只有5人,反对派有95人,到了第三天,成为14对86的仍然毫无胜算的局面。但是两周后,赞成派47人对反对派53人。到了这个阶段,内心就会变得轻松多了。于是,到了第三十天,跟最初的情况完全相反,如变成了95人赞成,5人反对的局面。因此完全不要对习惯的回撤感到沮丧,只要你还在重复,你就是在一个一个的打倒你的敌人。
  • 2022-03-03 对虚荣的抵抗
    • 大脑对他人的夸奖/认可/崇拜是有快感的,因为大脑会错误的认为增加了生存繁衍的概率。但如果任凭潜意识把这东西当真就傻了,因为这种廉价的多巴胺很容易捕获人的注意力,让人上瘾,成为虚荣的奴隶。这些行为之所以被称为虚荣,因为他们实际上都是降低生存繁衍概率的。
    • 今天发生了一些事,让我有一些联想:那些曾经对你夸奖甚至崇拜跪舔的人,回头嘲笑羞辱你也是有可能的。刘翔最知道。无成本的表扬没有任何价值
  • 2022-03-03 佛教的“观想” & 习惯形成的具象化
    • 佛教有所谓”观想”的修行方式,其中最著名的算是白骨观和不净观。从修行过程描述来看,其实是混合了冥想和想象的修行。根本目标是把大脑前额叶的理性思考和本能/直觉的思考分离。纯粹冥想的修行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需要漫长的时间逐渐改变大脑连接。而不净观/白骨观则使用了非常极端的方式,在大脑里强行插入一个负反馈。(此处有一个很贴切,但是会给人留下心理阴影的例子,我考虑了一下删掉了。有兴趣可以自己查一下修行方式。)这非常符合我昨天吐的槽:心理学的方式解决神经科学的问题
    • 然而观想这件事情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举个例子:一个试图戒烟的人,可以把一个健康的肺和一个肺癌的肺放在一起观想。当你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观想目标上,你首先完成了摆脱本能驱动这个问题,前额叶被激活,这意味着你的本能惯性被有效压制。其次,看见健康的肺叶,实际上会为你的戒除吸烟行为带来正反馈。这就是我说的具象化。当然这种正反馈太过微弱,需要不断重复唤起,至少早期很难自动化。
    • 在上瘾重灾区,也就是”反抗/禁欲期”的人,普通的观想难以生效。这可能也是佛教为了戒色下这么猛的药的原因。主要有效的是在不稳定期和倦怠期。但是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不是快速达到目的,而是对心灵的打磨。戒烟戒酒戒暴食的磨练过程,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升华,在未来人生中对自己更好的掌控,何须要快?
    • 接上条,如果悟不出来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是”入世修行”。可是为什么入世修行就可以悟呢?因为增加了广度,有更多模式,可以进行类比借鉴。从AI的角度看,本质上是增加了样本,同时增加神经网络的层数,深度学习的效果就更好了。
  • 2022-03-04 用笔记的行为来理解
  • 2022-03-05 无限游戏 & 选择权
    • 无限游戏和另一重要概念的关联显而易见:选择权
    • 无限游戏这个思想框架就是有足够的选择权,同时又不断打造更多的选择权。
    • 在一个没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复杂系统(例如人生)中,当你不断成长,高度反脆弱,不断增长选择权的时候,成功只是个时间问题。
    • 时间长短跟你选择的概率有关,成功大小跟你选择领域的赔率有关。
    • 远大目标既能激发最强战力,也是非对称性的一种应用,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
    • 对,远大目标本身也是高赔率
  • 2022-03-06 成瘾机制
    • 通常我们学会某件事后,神经连接就会稳定下来,多巴胺的水平也会逐渐减少。
    • 而在成瘾状态下,尤其是药物成瘾,每次用药多巴胺就会充满整个奖励中枢,巩固这种记忆,并进一步推动其他的刺激进入到这种背景中。
    • 动物研究表明,像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这类药物可使伏核内的树突大量生长,由此增加了它们的突触连接。药物停止后,这些改变还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是数年,这就是成瘾性极易复发的原因。对成瘾性的一个看法是,大脑过于擅长学习某件事了。
    • 我们从动物和人类研究中了解到,可卡因会毁坏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细胞,甚至减少灰质。
    • 压力的生物学基础与成瘾性有关系。
    • 从生物学角度看,戒瘾让身体进入到生存模式中。比如,你突然放弃饮酒,就好像猛然关上多巴胺的笼头,而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则会突然失去平衡。
    • 戒瘾产生的强烈不适感只会持续几天,但大脑系统的敏感性会持续更长时间。
    • 如果你正处于这种脆弱状态中,同时承受着进一步的压力,那么大脑会理解成一种紧急状态,并驱使你寻找更多的酒精。
    • 所以,工作中遇到问题或与恋人吵架都会引发酒瘾。
    • 对那些依赖毒品而且多巴胺系统已经被改变的人来说,他解决这种压力状态的唯一最有效办法就是毒品。
    • 不过,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运动。对吸烟者而言,只要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就能产生有益的效果。
    • 在压力的作用下,人容易重复无意识习惯的一个例子是有些人尴尬,或者紧张时会挠头。但你去问他,他会说没有注意到。因为习惯(或者基底神经节)略过理智意识,接管了身体。我以前暴食+碳水瘾,开始吃之后,事前的理智提醒都失效了就是这个道理。
    • 运动之所以能抑制抽烟的欲望,是因为它除了平稳增加多巴胺的数量之外,还减少焦虑、紧张和压力感。和运动相比,冥想最大的问题在于多巴胺太少,大多数人因为不理解,也无法进入冥想状态
    • 前几天接触了观想之后,自己摸索了一种使用方式:我为了巩固戒除碳水的习惯,每天在观想那些我最喜欢的碳水食物,类似酸菜蛋炒饭,鸡杂干拌面。然后在口水都开始分泌以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慢慢的注意力转移变得容易了一点点。
    • 主动给行为赋予意义,会使内心的精神熵变低。实际上饥饿也可以成瘾,只要利用这个原理,告诉自己这是身体在优化。然后会分泌内啡肽,和吃辣一样
    • 成瘾和习惯之间的分界是停止这项活动之后是否会产生戒断状态。 这实际上意味着大脑的奖励系统是否出现了问题。
    • 为什么只有”runner’s high”而没有“swimmer’s high”现象呢?实际上跑者和游泳者都会分泌出足够的内啡肽,只有奔跑的猛烈度和竞争激烈度才能激活皮下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所以跑者的高潮并不完全是内啡肽的作用,还有内源性大麻素。
  • 2022-03-10 媒体洗脑术
    • 媒体洗脑除了最基础的水军引导热点这些以外,有一些更高明的套路:
    • 1. 启动效应:最基础就是反复重复,直到你把两者建立联系,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有问题百度一下”。
    • 2. 话题重置:因为人的神经网络很容易被关联事件激活。比如把铁链女的问题变成铁链女是不是李莹,事后交代了不是LY,好像问题就解决了一样。再多引发几个关联热点事件,最开始在讨论什么东西你都忘了。
    • 3. 极端事例:比如女性死亡案例里面,丈夫杀害的比例是极高的。于是导出:家是女性最危险的地方。学过贝叶斯定律的人就知道这都是搞笑。但是大脑很吃这一套啊,因为记住风险是我们的生存优势。
    • 4. 片面的真相:这个表面上大家都懂,但是这招其实最好使,人人都中招。因为这招是阳谋。你知道了也没用。只有不到1%的人真的会花时间去查资料,搞清楚一件事情。确实人也不可能有时间什么都去查。人家是专业洗脑,你是业余辟谣,脑子里多多少少会有别人的洗脑内容。
    • 除了媒体以外,在更极端情况下,传销集团不让你吃蛋白质,让你处于饥饿的状态,在恐惧和焦虑中,人更容易相信一切有利于获得正反馈的事情。
    • 根据评论更新一条:
    • 制造新的meme,用一个顶层概念隐藏了大量的底层细节,利用大多数人不具备对概念思辨的能力,而潜移默化的改变思想。例如:恶意做空,恶意讨薪等。
  • 2022-03-11 学习的加速
    • 人不是因为学得快才变得博学,而是因为博学才学得更快。
    • 学习学习曲线的slow beginning,steep acceleration和plateau,本质上就是知识复利的体现。
    • 进入新领域的时候,先行知识不足,缺乏领域内概念,没有框架,没有可组合性。
    • 例如你跟一个学说话小孩讲什么是烟雾报警器,他会问你什么是烟雾,什么是报警器,然后你还得解释什么是火灾和什么是报警。这个时候学习及其痛苦,没有成就感。
    • 过了此阶段之所以会有快速增长,原因是概念的连接和跨领域贯通。研究过哲学史的人,稍微看看心学,佛教这些东西,理解起来毫无障碍。学习曲线会比其他人陡峭的多。
    • 而再到增长平原的时候,其实是摆在桌面上的可组合性已经用尽。进一步增长的hard way是努力的运用挖掘更深的可组合性; 简单的方法是继续增加输入
    • 更高层次上看,insight是单点的深入理解,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战略判断。一个例子是分析公司很厉害的投资者可能在这几年大肆抄底中概股,最后亏哭。
    • 虽然有点偏题(我本来讨论的是广度对学习的速度有帮助),但在研究/创新领域里面,广度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创新本质是已有知识上层的组合/连接,爱因斯坦再伟大也不可能在石器时代搞出相对论。我转发一下川哥这篇微博。还有我最喜欢使用的Taleb的例子:轮子和箱子分别被发明很久以后,拉杆箱才被发明。
    • 这两天看了洗脑的几篇文章以后,看清反洗脑比较重要的是理解底层逻辑。洗脑的话术基本都是片面极端的信息,一旦你有一个很坚固的锚点进行度量,错误的逻辑在哪里就比较容易发现。一个例子是Musk在偶像阿姆斯特朗说他不可能成功的时候,虽然哭了,但依然相信自己并做到了。
  • 2022-03-11 
    • @硅谷王川:只能说见多识广后,对真正好的东西的一些抽象特征会更敏感,但很多事情不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好的东西往往有多重复杂矛盾的特征。完美无缺的东西,则可能是个麦道夫式的骗局。
  • 2022-03-12
    • 一个正确的运用底层逻辑的例子是:我虽然不能做模型判断某个标的短期涨跌(上层影响因素太多了,模型随便一个假设出问题,整个模型都是废物),但是当底层逻辑清晰的时候就好判断了。比如俄罗斯的公司中短期完了;比如随着adoption增加,crypto机会无限。我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分析各种内线信息。
  • 2022-03-14
    • 刚才群里聊到”比例感”,就是极端事件在普通状态里的比例。因为极端事件和威胁更容易占据我们的大脑,如果不能主动有意识的调整自己认识中的比例感,就会基底扭曲,认知系统失调。我经常看见几个鸡飞狗跳的群里,双方拿着极端事件在那里PK,看上去信息量很大,但对于建立正确的模型几乎毫无帮助。
  • 2022-03-14 – EGO
    • 人生会遇到很多认知无法同步的人,会被搞得剪不断,解释还乱。
    • 我猜测解决这种”乱”只可内求,减小EGO。于是周末做了些主题阅读和检索,意外发现EGO是个重要的生存和进化优势。
    • EGO底层是自我意识:我何以为我,我之所以区别于其它人。
    • 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生物可以轻易的自我牺牲。例子是工蜂和为信仰自焚的苦行僧。
    • 如果没有“自我”意识,我们不会追求需求的满足,也就不会去努力创造。
    • EGO的上层是自我人设/身份认同:
    • 看上去很坏,但真相更加复杂一点。
    • 阿里湖畔大学有个学术主任梁宁做了一个成功者的调查,然后说了一句:“痛苦是一种比快乐还重要的天分,巨大的痛苦会驱动一个人去做出巨大的成就。”
    • 从直接逻辑上看没有问题,然而把痛苦说成是天分就掩盖了其底层逻辑,这种痛苦从何而来?
    • 举个栗子: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已经把金山做上市了,但还是经常感受到很深的痛苦。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期望的不只是成就,而是大成就,成为像乔布斯一样伟大的人。这种痛苦的本质是自我身份认同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 人生是一场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认为你可以,他认为他不行,你们都是对的。
    • 然而我们为什么认为我们可以,因为我们的EGO对自己的设定就是如此。那是让我们成为现在的我们的驱动力之一。
    • 在习惯形成上,身份认同也有重大的意义:
    •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爱惜身体的人时,我们就本能的抗拒晚睡,酗酒,吸烟/毒,狂吃碳水。
    • 我自己就是因为这种身份认知所以屡败屡战终于打败了碳水(也许是阶段性)。
    • EGO弱的人虽然痛苦较少,但是也少了一个发动机。
    • 时至今日,我意识到当年支持我在黑暗迷惘中翻身的动力之一其实是我对自己的人设:凭什么我不行?
    • 然而这是一种盈亏同源。
    • EGO比较强时,它就好像是一匹野马:你驯服它可日行千里,不驯服它就让你头破血流。
    • EGO的两大类伤害是
    • 1. 阻碍我们继续进步;
    • 2.在我们遇到微不足道没有实质性损害的挫折的时候,由于不符合EGO制定的人设,破坏性会被无限扩大。
    • Youtube上有个视频说,自我认同被挑战就好像一部分的自己有可能被杀死,世界会崩塌。
    • 人会由此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触发应激机制,身体进入斗争姿态。
    • 这就是所谓”无名火起”的原因之一:连本人都说不清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能让人爆发。
    • 我跟几个我心目中非常成功又能谦和友善的朋友请教,意外发现他们实际上也都会有一样的本能反应,但是他们可以很快的消化掉。
    • @CryPto33_GibbsDAO 提到一点非常有启发:我当时会注意到情绪,然后不去想,过一点时间,等状态好的时候,再来思考我为什么不爽。
    • 好像闪电划过我脑海,这办法和对抗碳水上瘾是一个套路
    • 你所对抗的,会增强。我们不能也不希望杀死EGO这匹千里马,所以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用理性关注到这种情绪,并把其排除在注意力之外。
    • 时间久了,把这些破事排除出注意力成为本能行为,不假思索的执行就好了。
  • 2022-03-16 阅读 & 实践
    • 最近对实践的感悟加深了:在某些方面有深度实践以后,看几个月前没有实践时非常通畅闭环的逻辑宛如智障。所以重点是平衡实践和阅读的成本:如果入门初期,做了基础阅读,最好还是做些基础实践。否则要在某个领域广泛阅读几百本书这也不可能。现在比以前更确信自己会错,更理解自己和他人弱智的原因
  • 2022-03-17 system vs. goal
    • 为什么财富回到20年前,有些人会依然有把握发财,而大多数人没有:因为大多数人发财靠的是偶然遇到1000倍的机会。只有少数人靠的是系统性的抓住50倍的机会,靠50*50成功。他们是有system的winner,而我们不过是完成了一些goal的loser。
  • 2022-03-18 框架 & 碎片
    • 冯柳访谈里面说过一句话,先看一些传记,再去研究哲学。
    • @硅谷王川 也说过类似的话:看过一个事件三五本不同角度的传记之后,理解这个事件就非常容易。
    • 所以和碎片相比,框架当然更重要。但是学习建立框架的时候,碎片应该在前。
    • 攒积了足够的碎片,一看到正确的框架就觉高屋建瓴,如醍醐灌顶,快速串起来了。
    • 直接学习框架那些人,由于没有自带素材,自带问题,经常学完以后整个框架都是扭曲的,而框架是先入为主的,纠正起来阻力非常大。
    • 时至今日,我自己水平虽然还不够,但有个强项是很快就能发现谁是真厉害,值得跟进学习。谁是虚有其表/技止此耳。长时间回测还比较少错。
    • 从深度学习的角度来讲,就是我的样本比较多。
    • 我觉得是有的,两条路都可以跑通,关键区别在于:自下而上的学习效率高,且对多巴胺的利用更合理 //@跑丢了人字拖:框架,碎片没有先后之分。对什么感兴趣就去研究什么,你花过精力的东西都会在你的认知里留下痕迹,为学日进。关键是花费精力要在高水平的东西上,不能一直在低维度纠缠打转。
    • 没有system,成功不能复制。//@硅谷王川:再如硅谷九十年代末 dot.com 时涌现的各种名气很大的成功企业家,二十多年后再看,大多泯然众人矣,没能复制倍增原来的成功。这些人除了主观努力外,主要还是靠的时运。一旦自己行业和时代脱节后,也就是一个普通人。
    • 而且积累碎片推演出自己框架的能力是可以复用的,别人告诉你个框架就是授人以鱼,很快就没卵用了。
  • 2022-03-19 投资 
    • 巴芒更重视基本面,因为现金流牛X,机会成本小,且资金体量太大。冯柳更关注预期差。
  • 2022-03-20 主权个人
    • 《DC者手册》和《主权个人》有一个共同的,非常底层的逻辑:暴力的成本与收益。
    • 暴力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暴力即可获得扩张,其顶峰就是DC者出现;而暴力的收益无限小时,主权个人就来临了。
    • 当然,只要人类肉身还在,暴力的收益就不会是无限小。因此,仅有小部分人可以因为足以平衡这之间的成本与收益,成为“客户”而非“属民”。这和很多人理解的有钱人就是主权个人完全是两回事。
    • 举个栗子:
    • 如果你是农民,要奴役你让你种田是非常容易的。
    • 如果你是程序员,要奴役你干好活就很困难了,就算柬埔寨博彩业真有人这么干,那也是非常特定的环境下,其实非金钱的成本是非线性提高的。
    • 如果你是航海家/科学家,靠暴力奴役让你发现新大陆,则几乎不可能。
    • 如果你是个接受了遗产的富二代,没有生产力,那你无法获得博弈能力。
    • 如果你是突然赚了一大笔钱的幸存者,离开特定的环境就不能创造财富,你的博弈能力也非常有限。如果你有10000个BTC,只是藏起来,对你征收消费税很容易;而你反正也不能创造财富,谁也收不到你的其它税,你也是没有博弈能力的。所以主权个人不是掌握有大量的财富,而是有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可以创造或获取大量的财富,并且这些财富是很难通过暴力剥夺的。
    • 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绝不只是想象,社会实验已经发生过。我经常和朋友们举的一个例子:在大航海时代,由于政府很难向航海家收税,最后就成为了海军保护商人,商人向政府纳税。商人本质上成为了“客户”而非“属民”。当然,商人不能生活在海上,船只需要补给,传统范式下的财富也很难隐藏,所以主权个人完全不可能。在信息时代,赋税的难度将会几何级数的上升,资产可以轻易隐藏到谁也看不见。比如某人有20个赚钱的智能合约的私钥/代币,而且每天赚一亿,你天天和他坐在一起,但你可能一无所知。
    • 总结:主权个人是一个博弈维度的概念。
    •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微信支付出现后,小偷就开始转行了。因为偷窃做为一种“软暴力”不再能获得足以支持其存在的收益。
  • 2022-03-22 投资
    • 今天跟一个做实业朋友聊起投资,意识到所谓韭菜就是典型的过度优化。
    • 梭哈/全割/高抛低吸/快进快出的假设都是后续的变化会按照自己的短期预测发展。
    •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短期判断可能有错,采取有冗余的做法是定投/分批建仓/设置好仓位上限/好的标的逢低加仓/确认长期逻辑判断错的标的可以快速全斩。
  • 2022-03-22 组织
    • 抛开军事因素,这篇文章很好的解释了组织熵增,自组织能力,以及组织文化/愿景的重要性。
    • 组织始终在不停的熵增,这是自然规律。
    • 熵增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自组织能力变弱,高度依赖自上而下的安排只是自组织能力变弱的一个表现。
    • 组织愿景是给组织里的个体一个明确的尺度:当无法从上级获得命令的时候,我们的自组织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做功。
    • 组织文化则是每个个体愿意去为组织做功的动力之一。
    • 当然,熵减最好的办法是组织获取能量注入,不断发展。组织文化是重要加成而非唯一办法。没有能量注入只靠组织文化就是我们说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狼性文化并不难学,难学的是找到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给狼肉吃。只要肉喂够了,美国这么多懒人的地方也能喂出华尔街之狼
  • 2022-03-23 赔率有限 – Pompii
    • 正常化偏见是一种不信或者极小化威胁警告的认知偏见,后果是人们会低估灾难影响自己的可能性。
    • 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住在庞贝的人在火山爆发后还认为一切安好。他们实际上有8个小时的时间逃跑,但他们没有选择这样做。这与我经常说的 “赔率优先,兼顾概率 “正好相反。
    • 没有逃离庞贝的人都死了,因为他们只注意到胜率,而没有意识到一次错误就会失去一切
    • 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胜率,不考虑赔率其实并不会没有风险。因为风险来的时候通常是非线性的。例如,“普通”公务员家庭一样因病返贫(人一生得一场大病的概率据保险公司说是80%)。所以完全胜率优先的思考体系意味着对黑天鹅是无抵抗力的。除非你已经有了抵抗巨灾的资本,才可以考虑转向胜率优先。
  • 2022-03-25 低能耗的建立连接
    • 这个过程最有意思的在于他把建立连接,等待别人接受/拒绝的高能耗动作,变成了打开接口,等待被连接这样的低能耗动作。
    • 相比完全的被动连接,这个行为通过主动释放善意,又显著的降低了对方连接的能量阈值。
    • 最终有些人会天生显得比其他人更讨人喜欢,这是有道理的。
    •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方式和海王/海后们常用的套路异曲同工:所谓的撩一下就跑,展示善意降低连接阈值而不主动推动连接,再加上其颜值/富有等外在吸引力,给被撩者产生主动连接的动力。
    • 再往商业上看,广告就是撩你一下,变主动推销为被动连接,从而节约广告主能量的过程。
    • 搜索引擎更进一步,为最需要主动连接的对象提供服务。广告主的能量消耗又降低了一层。
    • 怎样把这个思路用在自己的发展上值得多推敲一下
    • 增加两个推论:1.各种约会/脱单技巧,还有臭名昭著的PUA其实都是高能耗低效率的过度优化行为; 2. 如果一个人真的要脱单,最高效的方式是让自己更有吸引力,然后提高互动广度,不期待单次成效,等待被动连接。
  • 2022-03-25 投资 & 底层逻辑
    • 那我们会不会因此错过1000倍投资机会?一定会,抓住1000倍才是偶然。我追求的是系统性的年化1.15X, 偶尔大仓位抓住20-50,就好像Tesla和BTC。模型错误的人不会永远抓住新的增长曲线,拉长时间先看他们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就好像@硅谷王川 上次所说,回头看互联网早期那些名人绝大多数很快就边缘化了。
    • 今晚跟姐姐吃饭,路上聊到一个共同认识到女孩子嫁给了一个知名公司的二代。我很惊讶的说,我上次看见她的时候似乎还好看,但是又颓又丧,抽烟把嗓子都熏哑了,看着就很不舒服,还能嫁富二代?我姐说:你说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在从你的角度评估她的吸引力。但是她的圈子里全是富二代,自己收拾好点,500个富二代里面只要有两个喜欢她这款,她不但可以嫁,而且还有得挑。我说:我今天刚写了这样一篇微博,你就给我一个生动的案例。而且这不是《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的网络效应的思路吗。那些捞女千想万总结,嫁入豪门的高效方法早就被诺奖获奖者写在书里了。所以,人丑不丑都要多读书啊
  • 2022-03-27
    • Crypto 配置 – 刚才散步的时候跟朋友说:现在不配置5-35%的crypto的风险,可以类比2000-2003年不买房的风险。
  • 2022-03-27 社交能耗比
    • 低能耗的建立广泛链接,在于他把建立连接,等待别人接受/拒绝的高能耗动作,变成了打开接口,等待被连接这样的低能耗动作。相比完全的被动连接,这个行为通过主动释放善意,又显著的降低了对方连接的能量阈值。
    • 特别喜欢这种从“能效比”的角度来阐述社交的表达方式,今天思考了一下,总结了几个高能耗动作和低能耗动作,列在下面,欢迎补充:
    • 一、高能耗动作有哪些?
    • 1、对别人有所期待,有所企图的讨好行为。例如追求异性太用力的舔狗行为,能效比相当低。还有我们最讨厌的各种主动推销,中介电话等等,其实打营销电话更累,因为太消耗能量了。
    • 2、单向倾听,需要耗费很高的能量。倾诉比较容易,但是倾听却很难。例如心理医生必须用收费才能平衡这种能耗。
    • 二、低能耗动作有哪些?
    • 1、主动暴露需求。例如,和朋友聚会聊天时,主动暴露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别人反而更愿意参与你的话题。又比如,企业在人才市场发招聘广告等,也能大量收到人才简历。
    • 2、主动释放善意。例如,新加入一个公司时主动对同事释放自己的善意(而非讨好),更容易和新同事熟络起来。
    • 3、增加自己的外在吸引力,化主动为被动。高颜值好身材以及财富,会吸引更多异性;良好的名声口碑,会吸引更多慕名前来的人。
    • 4、分享和表达 – 分享和表达消耗的能量比较低,因为传递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感悟。当然,前提是有人愿意真诚地倾听,所以感谢愿意倾听你的人吧。
    • 另外,在网络上公开写作&表达自我,吸引来同频的粉丝,也可以实现一对多的被动社交。而且,一对多相对一对一,效能要高出许多。
    •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总是感觉社交太耗费心力,不妨从以上几个能耗比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也欢迎大家补充。
  • 2022-03-29
    • 反脆弱决定下限 – long gamma 决定上限
    • 和”赔率先行,兼顾概率”相反,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人们可以接受没有千亿资产,但不能接受无力给家人最好的照顾。所以此时把胜率或者说提高下限放到优先的位置,把上限或者说最大的成功交给随机性。另外反脆弱不是风控,是在波动中受益,本身也有long gamma的含义。想清这个对很多决策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 2022-03-29 读书与自信
    • 昨天和@Chaos_GibbsDAO 一起跟传统行业的兄弟喝下午茶。八卦起他某个新闻上常见的名人朋友私人飞机等奢靡生活。
    • 意外发现我现在完全感觉不到过去的自卑嫉妒恨,下来以后想了一下原因,觉得这个心态转变特别典型:
    • 1. 因为看多了太多名人发财的原因和套路,发现他们单一的思维模型,自然产生了”技止此耳”的轻蔑。
    • 2. 因为不断提高自己框架的解释力,不断做了正确的选择,也带来了财富的不断增长。同时见证了大量名人前仆后继的倒下而自己没入坑,更清晰的看见很多人正在冲向巨坑。渐渐对表面上的繁华嗤之以鼻,金钱/名声/地位不能让我敬畏。
    • 3. 如果对方在知识/见识上碾压我,我会自然产生见贤思齐的亲近和发现宝藏的喜悦,而这种情绪总是快乐而淡定的。
    • 4. 如果被我觉得的聪明人鄙视,确实会产生短暂的郁闷。不过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以后,我也学会很阿Q的跟自己说:这也是他的损失,而且我的选择还多的是
    • 我问过一位高手:”您现在还需要别人的肯定/认可吗?” 答案我能记一辈子:这种需要越来越弱,就好像自己可以印钞票的人,不需要别人给钱
  • 2022-03-31
    • 所有的成功都有较大随机性,导致成功者本人的叙事经常歪曲,旁观者的总结更是胡扯。这就是所谓成功不可复制。随机性导致大多数失败则具有普遍意义。
    • Taleb书中的例子:1024只猩猩一起划拳,赢了的晋级下一轮,输了的淘汰。最终会有一只猩猩成为从无败绩的王者。
    • 你去采访这只拳王猩猩,他会跟你讲成功学。你采访其他的若干只猩猩,才知道世界的真相是怎么回事。
    • 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研究失败的案例的价值远远大于研究成功的案例。
    • 更重要的是,失败往往会碰触到复杂系统的底层约束,所以对失败的理解会具有可复用性。我在其他领域的失败,在这个领域一样可以很好的被使用。这是我进入投资之后,能够很快识别出有价值的模式的原因之一。
    • 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他的框架往往是扭曲的,因为他得不到世界的真实反馈。就如同那个王者猩猩,他会不断的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划拳技巧。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人生要多尝试,不断经历失败,才能把认知的框架修正。
    • 不断的成功不好吗?好是好,就是框架扭曲了以后,体量又大,就很容易一次性地栽个大跟头爬不起来。许家印现在知道了加杠杆不好,但是可能没卵用了。
    • 不断成功会导致框架扭曲而导致长期失败,失败也会导致丧失优先连接而长期失败。那人生的努力有何意义?成功本来就是尸山血海,万里挑一,这是竞争和随机性带来的必然结果。
    • 那到底要追求怎样的人生?
    • 努力把握自己可以内求的
    • 提高下限,把上限交给随机性
    • 在平稳年代,因为网络效应,初始的成功带来后续的成功。只要别太作,总归能做个富家翁。在剧烈波动的年代,一个坑接一个坑,如果没在年轻的时候小成本的多试试错,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一把清光。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犯错也要趁早。
    • 许家印未必是历史上杠杆最大的人,但他在最巅峰的时候遇到了最大的beta。如果他早点犯错,并且能够反思的话,不至于现在这样。
  • 2022-04-03 –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老同学的公司要IPO了,约喝个下午茶。本来只想聊1.5小时,结果一直从下午2点聊到晚上快10点。因为聊通了一本神书: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梳理了公司从零开始到当前的规模过程中,所有不能由自主努力决定的随机性困难最终克服的根本原因,都可以用巴拉巴西定律1/2/3/5进行解释。
    • 1. 能力表现驱动成功,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网络驱动成功。
    • 2. 能力有界,成功无界:赢家碾压跟随者。
    • 3. 初始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 5. 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不懈努力。(没有初始成功,应不停止的别辟蹊径。)
    • 第4定律理解不深,忘了。晚上到家以后,把书翻出来一看,哈哈大笑。居然是同学自己总结的打败并收购了比背景自己强的竞争对手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和平衡性兼具的团队,但由单独领导者主导。(原话是对方7个创始人都很厉害,我们4个综合都比较一般,只有自己那一滩事儿强一点儿,老大的战略水平比我们其他三个人都厉害。)
    • 刚想起也不是全部都可以解释:这本书和最重要的战略选择没有关系,讲的都是既定战略下具体问题的破局。在这些具体问题底层最大的随机因素实际上是企业战略正好符合了当前的国产化替代的趋势,而这一点在创业之初是不可预期的,也不是由《巴》解决的。
    • 来一条仅粉丝可见: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主业销售额能够达到他们的80%。然而对方早年发现了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业,主业无心经营,但利润快速的达到了他们的5-8倍。2019年3月前后,那家公司又回来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放弃了IPO这条路。信息广度带来选择权,选择权带来机遇,摆脱内卷。
  • 2022-04-05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54957726253113
    • 构建网络,让网络成为个人能力的一部分
    • 连接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去搞好关系,连接的关键在于价值。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你如果是个内向的名医,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来主动找你连接,你要做成很多事情是非常容易的
  • 2022-04-06 兴趣
    •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我自己一旦找到学习的乐趣/正反馈,几年内学的东西比大学读了两个专业还多。而且由于知识的增量是存量的函数,我认为我的提高还在加快,而不是减慢。
  • 2022-04-06 战略
    • 战略因人而异,需建立在已有网络上
  • 2022-04-06 打工 vs 创业
    • 多年以前我曾经后悔辞职创业,因为累,且当时不怎么赚钱。而在职的同事们都活得很好。@硅谷王川 告诉我:你那些安稳赚钱的同事只是被假象遮蔽了思考。多年以后,很多事情都验证了。荒野中的狼不一定比宠物活得更好,但它更有选择权。风调雨顺的日子里,宠物吃香喝辣有地方睡,荒野中的狼可能会挨饿,可能会病死,可能会被其他动物吃。在gamma大增的日子里,宠物可能发现主人没了,或者饲养员要吃它。狼尚有逃跑,拼命的能力。没有选择权的”舒适美好”是通向灭亡的one way ticket。
  • 2022-04-07 正反馈
    •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权重最大的自然规律是大脑的正反馈机制。
    • 在学习的过程中,跟随着自己好奇心去探索,在厌烦辛苦,动力消失及时停止,转向其它方向。学起来会有幸福平和,热情生生不息之感。
    • 在跑步的过程中,如果跟随着自己的节奏,感受着身体的状态,夜风的吹拂,稍重却不吃力的呼吸。虽然可能很慢,但是可以跑得很远,很舒服,很容易达到runner‘s high。
    • 在培养某个习惯的过程中,如果对抗不了旧的恶习,偶尔放松一下不要感到沮丧。反而对后续的坚持产生很多正反馈
  • 2022-04-08 
    • @Chaos_GibbsDAO 如何判断一个人水平比你高很多:当你向他请教一个他也没遇到的问题时,他可以根据他对你的了解,和他过去对相关多维度问题的思考,给你一个高质量回答。这是因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相关问题都有认知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链接起来。这本质是模式识别。快速的模式识别能力是信息广度和信息链接强度都高的表现
    • 每当我们做出一个模式识别时,大脑就会奖励我们一小股多巴胺,让我们开心一下。所以向那些比你强的人请教他们也需要想一下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模式识别,并讲出来,他也会很高兴。
    • true. 我每次问聪明人的时候,如果问题能问到点上,他们回答就很积极。如果问题很蠢他们就不想理
  • 2022-04-08 思维模型
    • 一个大脑里面有很多思维模型的人,可以从复杂的表象中快速提取其它”色盲”看不见的轮廓。旁人会觉得这个人真厉害,其实真相就摆在面前,只是我们没法把这些轮廓拼起来。他越能把这些轮廓拼起来,看见新的知识/框架的时候,就越能识别哪些是正确的东西。这也是知识的复利的一个角度。
    • 我偶尔会有灵感一闪,比如前几天和@Chaos_GibbsDAO 马拉松式沟通时,他讲到他熟悉的一个微博大V的理论,我当时还没有想清楚,但马上就告诉他,这个确实是应该对的,但我需要想想。事后想明白了果然是对的。我大脑里的模式先于我的理性思考认出了这件事。如果持续提高, 也许有一天,我们有可能成为投资/价值发现界的福尔摩斯
  • 2022-04-08 警惕名气&光环
    • 名气,光环和大话,很多都是泡沫,吓唬忽悠别人的。但如果自己也入戏太深,深信不疑,突破泡沫的边界,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 常见的例子是别人顺着你的名气和大话,把你架得很高,为了维护光环,不得不忍痛出血,被别人占了便宜。要警惕非自身能力的附加光环。
  • 2022-04-08 路径依赖
    • 企业的基因这个说法是用类似决定论的术语,掩盖了路径依赖的本质。当年腾讯做易迅电商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是全国体验最好的电商。事实上由于其流量和服务,其市占率也迅速增长。传闻马化腾因此还觉得打败京东/阿里并不难。
      • 但是后来为什么卖给京东了?据说是中间人给马化腾算了一笔账,未来铺天盖地的SKU管理的傻大黑粗和腾讯赚的钱比起来,真是太不划算了。所以就算真的有价值,这样的东西在腾讯内部也长不出来。这就是路径依赖。
      • 比如让一个互联网公司造火箭,本质是网络不支持。哪里来人才,怎样整合供应链,怎样获取客户信任,全部都要从头开始。这只是操作上的困难,如果跨度不大要克服也没有那么难。可是相比之下,做做游戏/软件/服务,一样可以赚大钱。风险收益比还很低。参照腾讯,上面长出来的游戏,音乐不香吗?你派个人去开拓火箭开发,给资源其他部门的人利润高的不乐意。不给资源又成了一个初创公司,没有任何优势。如果真是初创公司没得选就算了,对于已经有既定支持网络的公司,把钱花到一个效率较低的方向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有一个我没验证的说法是腾讯19年没有拿住特斯拉的股票,虽然不知道内幕,但是路径依赖是个可能的原因。
    • 所谓命运,也就是决定论,本质上就是多维度的网络效应锁定。
      • 你出生在贫民窟,你接触的一切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谋生,你接触到学习改变命运的可能远小于接触到坑蒙拐骗吃口饭的可能。你甚至喘不过一口气来考虑资本积累,稀缺导致你焦虑,焦虑导致你陷入死亡螺旋。你在极小的概率下中了彩票,你身边现有的网络每个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这会把你拉回深渊。而你的认识不足以抵抗。就算他们不找你借钱,就如同吸毒/当过小姐的人,很难戒断/转行一样,你的网络只能够到用这种方式获取利益,你要生存就被迫依赖这个网络。摆脱命运的办法是什么?巴拉巴拉巴西的说法是永无休止的别辟蹊径。这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不够清楚。其实本质是多维度的正反馈网络,就可以替换掉原来的网络。慢慢真正的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你甚至对原来的网络产生厌倦。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原来网络正反馈的标志。
    • 想到我非常佩服的段永平大师经常讲的要相信“常识的力量”,而是网络链接足够多维度后综合各方经验的自发的智慧。这种常识的力量其实是网络效应形成后在认知层面捏“软柿子”,看似轻描淡写,但培养时的难度和形成后的准确度是远远大于个体闭门造车的冥思苦想
  • 2022-04-09
    • 3. 以前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一定会出现黑天鹅,也就是黑天鹅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了解了耗散结构以后,渐渐意识到黑天鹅也是涨落中超过阈值产生的耗散结构,它一定是非线性的。
    • 我觉得金融市场上的黑天鹅常常是耗散结构的坍缩,正面黑天鹅通常是一个耗散结构的涌现。这都属于演化的结果,所以事前至少不能被大部分人预测。也因此,这是无法被市场price in的部分。
  • 2022-04-10
    • 从传销网络搭建看#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早上看见张庭夫妇的传销网络罚款,对事情本身没有评价,感兴趣的是销售额一百多亿的网络搭建的一般性规律。
    • 观察初入微商/传销网络的人有一个误区,以为我的东西好就可以先把周边的人都带起来,然后周边的人会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就起来了。
    • 巴拉巴西第二定律指出,成功=初始成功*社会适应性。初始成功可以被理解为开始的知名度; 社会适应性可以被简单粗暴的理解为被你拉入网络的人,进一步为你推广网络的概率。
    • 显然绝大多数产品的初始成功和社会适应性都不够(否则就不会走微商网络了),那么终端销售很快就发现自己触碰到了人际网络的极限。
    • 巴拉巴西第五定律指出在上述情况下,你需要永无休止的别辟蹊径。所以传销网络需要不断到处搞活动,引入新节点。(相信大家都遇到过,X总到此一游,喜提迪丽热巴等滑稽场景。)
    • 回到庭秘密,我对产品一无所知,但以我肤浅的外部观察猜测:
      • 早期明星站台是相对于其他微商产品的初始成功。其后在不断活动中,张庭夫妇的人脉和站台(而非产品本身)在增加网络节点上(而非销售产品)是有很好的社会适应性的。所以这个网络就张起来了。
    • 对于底层销售人员,产品的初始成功和社会适应性你都无法左右,只能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如果一个产品你会真的用,且动心去给朋友推广,自己做起来就会容易
  • 2022-04-12
    • 2. 复杂度的提升的本质也是能力/连接的多样性。
    • 3. 主动的反脆弱最(IMHO)有价值的是主动纠错:犯错意味着碰壁,碰壁意味着可以触摸到界限和真相,而不是成为一个随机的赢家。
    • 4. 什么是高手,@硅谷王川 有一个金句(模糊记得可能是引用了别人):在一个领域里面你很容易知道别人会犯什么错,还知道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这种能力的得来,显然是因为真正的触摸到了界限,而不是fooled by randomness的赢家可以做到的。
    • 5. 既然错了能受益,纠错也能受益,可见犯错真不是什么坏事。
  • 2022-04-14
    • 忘了是人类简史还是哪本书讲过一个例子:中世纪的人之所以重视荣誉如/胜于生命的底层原理是你的大脑会判定你的受欢迎/尊重程度,决定了你的生存几率。而大家生活在一个城堡里面,日常交互都没有什么秘密,于是重承诺/肯牺牲等品质,会成为获得尊重,满足大脑判定的重要因素。
    • (早期)为众人牺牲,成为贵族后,更好的资源又强化了这种认知。所以大家把荣誉视为生命,才会演化出很多决斗这一类的现代人觉得荒诞的东西。
    • 反过来,现在的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房子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不好的一面可以被轻松的藏起来,只需要展示好的一面。于是隐私(隐藏不想被人知道的事情)被看重,P图和朋友圈流行起来。
    •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轻松举出几十个,但重点在于,环境塑造认知以后,会进一步的沉淀成文化和ysxt。用这个框架可以解构很多看上去荒谬的现象
  • 2022-04-15
    • 越来越认同。特别是在乱世,钱只是资源里面非常小的一方面。 财富自由也是个伪命题; 钱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用来骗骗那些深信此道的人为你卖命
  • 2022-04-17 习惯
    • 上午忙着解决一个问题未果,下午又眼睛不舒服没看书,加上天气较阴,突然心里泛起一丝轻微的抑郁。去厨房煎了一份小牛肋条,坐下来吃了两口突然意识到这里面挺多有意思的细节:
    • 1. 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替代碳水这件事儿是生效的,如果是以前我会去搞一个煎蛋面。
    • 2. 有可以让自己投入的热爱太重要了。如果没有热爱,多巴胺水平较低时,恶习/堕落是默认的替代品。高糖是一种,吸烟喝酒是一种,吸毒滥交也是一种。(选择跟你的网络有关)
    • 3. 要培养多元化多维度的兴趣。否则一件事情不能做的时候,突然没精打采,就好像吸毒戒断一样。户外,跑步,室内健身,电子游戏,茶,冥想,做家务都可以试试。
    • 4. 人周边的支持网络很重要,亲密关系,美好的环境和阳光。
    • (写到这突然意识到改变烂的生活从收拾出一个干净的环境开始也许有一些些道理,但是后续的正反馈不接上光打扫应该也没啥用。)
  • 2022-04-20 好奇心
    • 好奇心的喂养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一次不要喂太多。
    • 刚刚产生的好奇心,最容易被野心勃勃的计划所打灭。
    • 类比跑步,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每天跑个1-2km会很舒服,但是8-10km就会迅速产生烦躁和厌恶。
  • 2022-04-20 资源网络API
    • 反思这两个星期的愚蠢盲动,耗费的心力。意识到有必要维护一个列表,把身边的朋友的”API”也整理出来,有重要的事搞不定,顺着列表看一遍,然后有可能的人都请教一下,聊一下。
    • 而请求别人帮忙,往往是拉进彼此距离的一个好方法。之后别人也会顺理成章的找你帮忙,如此就把自己的资源盘活了。
    • 大脑里面只能同时记得5-8件事,这意味着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的大多数可用资源自己并不能想起来。看一下列表等于增加输入,这样可以激活很多可组合性。
  • 2022-04-21 好奇心
    • 八卦越看越high,连续剧不好看也总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就是这种好奇心螺旋上升的结果。 信息获取水平是人和人之间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好奇心驱动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满足好奇心提升,这种良性的上瘾让我们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 又所见略同了:在学习新东西时,构建叙事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 The goal is to couple those initial dopamine hits—from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that already arose from following the first four steps in this process—to the even bigger rush of dopamine (and, as we’ll see, a host of additional neurochemicals) that comes from narrative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 2022-04-21 庞氏 vs. 范式转移 : 耗散结构的能量效率
    • 庞氏骗局就是一个耗散结构,其破灭就是耗散结构的彤缩。判断新事物是庞氏/类庞氏还是”范式转移”的一个办法是考察事物是否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高能量利用效率的事物一定会打败低能量利用效率,从而持续存在。例如BTC确实提高了价值存储,交易的能量利用效率。NFT也大大提高了创作者连接真正受众的效率。
  • 2022-04-21 时间资源
    •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要把时间放在回报递增的地方。局部优化的问题在于回报递减,但时间不会再回来。类比就是大学不上课,打两份工,看似多赚了钱,其实把不可再生资本换成了会消耗的钱。这个时间如果用来投资自己或者建设网络,则会回报递增,可复用。
  • 2022-04-22 全局优化 vs. 局部优化
    • 局部优化是种巨大的诱惑:相对全局重置/升级,其能量消耗较低,而且可以马上获得收益。唯一的问题是其回报通常递减,大多数时候不值得做。
    •  
    • 是的,全局优化耗能大不说,漫长的等待真是太反人性了//@Chaos_GibbsDAO:局部优化往往逻辑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反馈周期短,更快的看到好结果,就更容易拿到多巴胺给的正反馈。除了回报递减,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它可能导致失去全局优化的选择权。
    • 回报递增变大肯定是客观可见的指标。举个例子,站在现在看我自己,不断的在一只股票上高抛低吸显然不是回报递增行为,花时间去精细的研究所有的股票也不是,但打造自己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投资系统就是指数增长的回报递增行为。
  • 2022-04-23 胜率/赔率 与 纠错
    • 多次说过:#赔率优先,兼顾胜率 而又多次说过#基本面决定胜率,预期差决定赔率# 显然要追求高赔率,就要对正确的非共识下手
    • 这意味着犯错是好事:发现了预期差; 而纠错是更好的事:找到正确非共识。
    • 联系最近说的全局优化:发现框架性的错误然后纠错,是最有力的全局优化。至于那些嘲笑你纠错的人,应愉快的予以拉黑(微博/微信/现实生活),因为他们在提高你纠错的成本,阻碍你进步。
  • 2022-04-24 无限游戏
    • 投资/人生如跑步,是一个自己掌控节奏才舒服的无限游戏。而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就要享受孤独,独自上路。
    • 最近突发的fomo就是身边不断有人讲我这里20倍,那里50倍。其实本质上都是非系统性的,长期保不住的浮盈。A股这样的事见多了,变了个圈子居然就唬住我了。此后聊就聊逻辑,不聊仓位,听见也马上转移注意力,一个字都不往心里去。
  • 2022-04-25 解释体系
    • 人改变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接触的周围人是否改变观点,而不是独立理性决策我: 这一点似乎非常明显。如何避免呢?我觉得我也很难避免这一点,但从投资和避险上看,这都是大问题。川: 大脑中同时保持几种解释体系,不断淘汰,修正。
    • 长期以来,我习惯于研究对错,最多加上概率判断,对解释力不够的叙事/框架/模型有比较强的排斥。这是一个思维习惯上的重大缺陷。
    • 要真正做到”不以人废言”恐怕不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步打磨自己对世界的过度反应,用类似冥想的技巧,有意识的引导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对观点的研究上。
  • 2022-04-26 增长的天花板
    • 特斯拉在过去几年的暴涨,看上去像极了泡沫,然而在其巨大的增长下,一切做空者都像是笑话。
    • 前段时间和@Chaos_GibbsDAO 去拜访了一个上市公司的CTO,该公司每年增速惊人,市场给了很高的PE。但当天晚上我就回过味来,这个PE里面有个巨大的错误假设: 这个市场的天花板足够高,让这个增速可以持续。
    • 一个标的根据预期迭代定律,确实可以在短期涨到价格完全泡沫化。而且完全可以由于预期迭代,一直都”过高”。
    • 但是,只有那些天花板很高的东西,可以不断实现预期,因为那上面没有阻力。
    • 一旦一个东西市场的天花板太低,突破天花板的每一天都在消耗这个开放系统的能量,掉下来是早晚的。
  • 2022-04-26 网络
    • 人最核心的网络是自己的家人,父母把我们养大,子女陪伴我们老去,伴侣支持我们打拼,实现人生价值。没有这张网络支持,人生的探索阻力会大无数倍。
    • 判断一个人会不会走极端,是不是马加爵一类的人,一定要观察其支持网络。幸福的家庭,和谐的人际网络就很难走上极端。
  • 2022-04-27 Layer1 / Layer2
    • L1大一统,L2百花齐放,这应该是个基本判断,跟价格,手续费,新入场用户喜好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
    • 看看WEB2: 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为什么没有微信支付/支付宝这么方便&便宜的业务,paypal等为啥手续费这么高?因为中国国内有一个政府行为推动的L1: 银联。一旦L1割裂,千辛万苦的地推,烧钱砸出来的Visa/Master就有极高的门槛和网络效应,成本长期就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且对Visa/Master是回报递增的。
    • 参考WEB2时代,微信支付和京东/美团都是银联的L2,用户对其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微信钱就放在里面吧,提出来还要花手续费,日常用也是用微信支付。京东/美团最好没有余额,花多少,扣多少。
    • 手续费低,高效率这些优势都是递减的,新用户需要的是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低手续费和高效率当然重要,但是没有产品和服务,这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L1/L2/具体业务可以类比过去的硬件/软件/具体业务,底层要简单安全共识强(这样工具才多),上层要灵活满足业务多样性的需求。重点完全不同。
    • 一个预测是,L2把 TPS提上来的时候,生态复杂度再次提升就要来了。
  • 2022-04-28
    • 上策是广泛学习,大量研究,有别人没有的vision/创造力;下策是踏实努力,做好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前者回报递增,后者回报递减,但是运气好也能成大事
  • 2022-05-02 习惯
    • 举个例子,你以前会以为是”你想吃面”,而后来你会意识到,是由于心情不好,压力导致你身体期望多巴胺,激活习惯想吃面。这两种感受表面看没区别,其实从神经科学上看,前者是掌管习惯的区域被激活,后者是掌管理性的大脑皮层被激活。从上瘾变成了理性思考。
  • 2022-05-03 价值投资生活哲学
    • 如果理解价值投资是一种生活哲学,那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会豁然开朗。我期望持续成长,充实有幸福感,从容淡定不焦虑的生活方式。 ​​​
  • 2022-05-03 
    • 效率决定复杂度与可选择性,冗余决定反脆弱性。二者的平衡非常重要。用李嘉诚的话来说: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
  • 2022-05-03 PFP
    • 目前为止支持pfp的评论都是讲故事,而不是投资逻辑。讲故事没问题,但如果要支持投资的话,最好对自己的逻辑做几个预测验证节点。比如后面会出现哪些类似的应用?市值规模保守估计有多大。如果有假设与数据就更好。
    • 蒙娜丽莎是时间超长,共识超广,流动性很强的作品; 全球艺术品拍卖2021年只有100多亿的市场,只对少量收藏家/鉴赏家和炒家有价值,价值主要被拍卖行捕获了。轮到你回答了
    • 我承认此价值,且认为跑赢法币没问题,但不认为这个属性可以长期跑赢ETH,用ETH购买并不是个聪明的投资。
  • 2022-05-05
    • 币圈有句话叫:加入庞氏,在泡沫泡沫破碎前离开。
      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强者逻辑,它隐含了一个意思就是我比别人都聪明,我能比别人更早发现庞氏,早期买入,然后在别人狂欢的时候卖掉。
      这种比谁跑得快的游戏即难又累。
      相比这句话,我还是更同意巴菲特说的:一个资产,如果你不打算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
    • 但可组合性导致的生态爆发在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这是一个很底层的原理。这一年我观察是DAO已经从一个笑话,变成一个可以创造生产力的东西。当然,DAO这种组织形式捕获价值的机会依然在ETH。 ​​​
  • 2022-05-07
    • 好的产品接口简单,容易被人使用、被其它产品调用。这是形成网络效应的一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在产品不匮乏的当下。
      但它的这种简单,内部可能对应着复杂的构成,背后可能也有一个复杂度很高的充满协同的组织在支持。
      正是这种把复杂性纳涵在内部、而对外表现出简单的能力,让它不容易被替代。
      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都不单独构成它的门槛和护城河。
      一个牛的人应该也是这样的。
    • 牛人的认知知识体系丰富(复杂),背后是知识网络节点数量多的基础上出现的节点间连接数量指数级增加,这是一种隐形的复杂网络,在这种复杂支持下,可以基于具体场景调用某些节点组合行形成判断力,体现的是简单,而简单背后是复杂的认知网络。
  • 2022-05-07 战胜恶习 – 精神升华
    • 战胜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情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精神升华。 ​​​
  • 2022-05-07 碎片涌现而来的框架
    • 涌现出来的框架,优点是解释力强不僵化,随时可以进一步演化。用武侠小说里面的说法是:自己创出来的武功,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武功。 ​​​
  • 2022-05-07
    •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对世俗成功理解的大总结。
    • 今天写太多了,对于结网蜘蛛如何淘汰捕猎蜘蛛的底层原理,实在没有心情再打字。不过有一点豁然开朗的地方是:世俗成功者总以为自己是主动出击的捕猎蜘蛛,但打开了上帝视角,我们才看见其实本质上还是结网蜘蛛。
    • 没有结网贯通的时候要低能耗
    • 结网本身也是主动,但是系统性,低能耗,可复用
    • 看得到主动出击得到成果所需能量的时候,并且能量reasonable, 则主动出击。不然就结网等待.
    • 企业经营能耗模式: farming vs. hunting
    • 企业在困境中能否回到低能耗模式是其存亡关键
  • 2022-05-08 智商税/逆淘汰
    • 那些有真知灼见的博主的内容下面的评论(如果不拉黑)充斥着各种谩骂和肤浅愚蠢的批评,而那些整天收智商税的博主下面却往往好评和跪舔。
    • 究其原因不过三个字:逆淘汰。
    • 那些深度思考的内容,大多数人是不理解,而且有时会产生恐惧的(因为推翻了其原有的世界观)。而韭菜们喜欢破口大骂,自我欺骗。
    • 反观那些收智商税的内容,因为契合了韭菜的思维模型,则受到韭菜普遍的欢迎。而那些真正聪明的受众,是不会有时间来对低水平博主破口大骂的。
    • 不由感叹逆淘汰的力量和收智商税的不对称优势。
    • 当然,收智商税的风险在于吸引的都是不理性的受众,一旦有任何波动,这些乌合之众反噬起来也很强烈
  • 2022-05-11
    • 耗散结构: 能量效率,增长上限
    • 标的如果市值不够大可以节约时间先不看
  • 2022-05-18
    • 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你的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称其为命运。
  • 2022-05-19 冯柳
    • 虚实结合 – 实的是基本面,虚的是想象力
    • 如果天花板高,且有真实价值,且价格尚未被充分演绎 
      • 高关注度,低购买度,则预期差大赔率高
    • 我觉得与其说学习冯柳的投资风格,不如说学习他找到的一套在未知世界里收集和验证信息的方法论。
    • 我在有限的文章和采访里面,看见了:赔率优先,不对称性,反脆弱性,冗余,耐心等待,自省内观。而大部分的文章则主要在讲:抄底,反转,逆向
  • 2022-05-19 耗散结构
    • 耗散结构的形成重要前提之一是开放系统,不断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罗布泊从外界吸收能量的重要途经是塔里木河、孔雀河和叶儿羌河,当这三个主要能量输入渠道被断掉后系统迅速崩溃。
      1952年,尉犁县的塔里木河大坝破土动工,开发农田20万亩;1958年,大西海子水库和卡拉水库开始破土动工,开发农田30万亩。1960年5月,大西海子水库竣工放水,9月孔雀河向罗布泊输水断流;
      1967年,卡拉水库竣工放水,塔里木河向罗布泊输水断流;
      1972年,尼克松政府通知中国政府,卫星照片显示,罗布泊干涸;
      1978年,罗布泊西部220万亩胡杨林枯死,同年六月开始刮十级大风,楼兰地区3万亩农田受灾,1979年,若羌刮黑风暴,小牲畜死亡3000多头,春麦受灾8000多亩,刮倒大树1450株,埋树苗13000株,同年罗布泊西部220亩胡杨林彻底枯死。
      统计表明塔里木河上游246座水库,都是在1958-1980年间修建,从1960年第一座水库开始修建到1972年罗布泊干涸,只有12年!
      220万亩胡杨林相当于1466平方公里,四分之三深圳面积的森林就这么全部死去了,里面几乎所有生物都没了。自然用了上亿万年演化出来的生态系统就这么崩溃了,塔里木盆地周边是中国沙尘暴主要策源地,每年都有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往东部刮过去,花了很多钱治理收效甚微,花多少钱也不可能恢复了。我感到了人类力量的强大和可怕,对自然的狂妄和缺乏敬畏
    • 非线性的崩溃,在过了临界点是非常可怕且快速的。
  • 2022-05-24 现金流
    • 著名的老钱李嘉诚说过一句话: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李家长期重视现金流,而不是利益最大化,才能趟过那么多大风大浪。而那些昙花一现,短期增长看上去远超李家的富豪们,天花板很早就被自己的”利益极大化”策略限制了。
  • 2022-05-25 Web3的VC
    • 未来只有资本很难成为筹码
  • 2022-05-26 焦虑飞轮
    • 焦虑飞轮一旦快速转起来,除了主动调整,主动降低预期,寻找正反馈以外,我还没有发现有其他系统性不依靠运气的办法。
  •  2022-06-02
    • 我记得以前有篇文章是讲如何识别那些潜在的家暴者和马加爵型的杀手,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考察其社会支持网络是否足够。那些铤而走险的罪犯,杀妻凤凰男,刀子捅人的小仙女,基本上都是缺乏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人。
    • 好的支持网络之前遇到压力比在家多
  • 2022-06-04 墨菲定律 – 只要时间够长,不管概率多小的事情都能发生
    • 阴谋论理论:只要利益做够多且参与人数足够多,那么能利用的漏洞不管多匪夷所思都会被利用 – 最大化恶意假设
  • 2022-06-04 认识的螺旋上升 – 知识的二次链接
    • 顶级认知的学习过程大脑需要冗余、发散和平静。但现代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比拼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和精神紧张。其实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最好随机探索,发现式学习。
    • 我就是在高中没有成为注意力竞赛的大赢家,差点颓废。后来发现关键还是在探索热情和方法,现在我掌握那些知识非常轻松
  • 2022-06-05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弯路的意义
    • 人生不仅没有白走的路,而且绕弯的路更算数。 David Epstein的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一书中调查数据显示各行业顶尖高手大多数都不是专才,在他们事业开始期,往往会在各领域之间游荡更长时间。弯路可能才是登顶最快的路
  • 2022-06-08 四种好运 & ETH 
    • @Chaos_GibbsDAO 第四种、某个个人或主体建立起了独特的品牌、思想、气质或者独占性,好运气会主动找到你、甚至只能找你。
      • 假如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擅长深海潜水的人,当你在海边度假时,别人碰巧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宝藏船,但他们无法去寻宝,只能找你帮忙并愿意分你一半。那这种他人的好运气会转化成你的好运气。
      • 你遇到的好运气其实是你自己创造的,你站在了能利用运气、吸引运气的位置。
      • 这其实也是塔勒布所说的站在正面黑天鹅的覆盖下。你事前无法得知会有什么好事发生,但你的位置会让那些突然发生的大事成为你的好事。
      • 我认为以太坊也正在利用第四种好运气。
      • 由于它的网络效应和独占性,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在上面建立生态。你在事前很难预知未来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产品、应用会出现在上面,但你只要知道那些好东西一定会出现在以太坊上。那么所有的好机会、好产品和碰巧出现的好事都会成为以太坊的好运
    • 后面三种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取:2是永无休止的另辟蹊径; 3是增加自己的思维模型; 4是把自己置于网络的关键生态位。我上次写那篇网络带来好运文章的时候笼统的归为:网络和认知网络,没有仔细推敲这里面的细分。回头应该按照这个结构把那篇文章梳理一下。
  • 2022-06-08 DAO
    • DAO把商业模式设计和股权设计融为一体
    • Fork相当于虚拟世界的造反,成本接近于零
    • 在不断有新的有价值的维度产生的生态系统里,旧的系统价值被边缘化 (工业时代之后的农业)
  • 2022-06-09 网络效应 
    • 网络足够大才有飞轮
    • 网络的关键节点有极大的资源优势
    • 构建网络如果需要消耗能量,那么维持也需要消耗能量(i.e. 一堆饭局)
  • 2022-06-12
    • 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有一个感想:如果任何觉得有必要的改进,让自己失去了良好的状态,至少要花心思想想这是为什么。是一个新的slow beginning,还是新想出来的办法无视自然规律,出了问题。 ​​​
  • 2022-06-13
    • 硅谷王川: 抄底不能凭感觉和想象,一定要有个详细的,长期的(至少三年) 书面计划,考虑到各种最坏的极端情况。你凭直觉去抄底,会因为价格的各种出乎意料的波动,导致心理扭曲,动作变形,各种瞎折腾,最后越输越多。
  • 2022-06-13 宏观
    • 宏观跟价值创造无关,往往犯错可能性不小,赔率不高
  • 2022-06-16 创新
    • 创新 : attention + imagatination
  • 2022-06-17 熊市/现金
    • 实业家的成功,主要靠对外去打拼奋斗,去尝试和行动。投资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对内的,对于自己的贪婪/恐惧心态的反人性的严格控制。这两种思考行为模式,常常是有些矛盾的。
  • 2022-06-22 低能耗
    • 能耗更低的人有更多的选择权 – 能耗: 比如说收入 vs. 支出
    • 我也反对低欲望,舒适还是要有。但拒绝过度奢华。为什么?因为总会有人打造出让你觉得更好的体验,而且这种提高没有尽头,简单追逐会成为其奴隶。1亿的房子好不好?那10亿的肯定更好啊。所以定好自己的标准,按这个标准去判断,选择符合要求那一档,最多提高一档
  • 2022-06-28 现金流
    • 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 稀释机会成本
    • 巴菲特的保险公司 / 医生+副业投资人
  • 2022-06-28
    • 企业家学会放权才能培养好中层干部
    • 投资者要躺着赚钱
  • 2022-07-02 福格行为模型
    • 坏习惯盘根错节的生态链,从最简单的小恶拱起
    • 专挑软柿子的模型
    • 提示+能力+动机
    • 大脑对多巴胺的释放 – 奖励预期误差
  • 2022-07-04 全局优化 vs. 局部优化
    • 近日又想到一句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不立于危墙之下就是全局优化。 在危墙之下来回想怎么不受伤就是局部优化。
  • 2022-07-05
    • @Chaos_GibbsDAO:@海波的随想 说:人生最大的门槛是发现并相信认知可以改变命运。愿意在重大问题上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相信这是有价值的很不容易。很多人嘴上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其实成年后就不相信了。习得性无助是很可怕的事情
  • 2022-07-07
    • 自己拼凑的框架对底层更敏感
  • 2022-07-10
    • 多智而近妖是”思维模型+准备”上的冗余
  • 2022-07-10
    • 一个人的水平可以从这些看出来: 持仓 / 社交网络上关注的人的水平
  • 2022-07-12
    • @硅谷王川:企业家会相信常识,比如四个人可以暴揍一个人,零边际成本的规模效应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等等。高级打工者或初级投机者,会因为某个牛市的短暂扭曲,传播一些自己也深信不疑的扯淡的东西。
  • 2022-07-13 勇气
    • 在今天以前,”勇气”这个词从来没被我关注过,因为我的人生信条之一是因势导利,君子居易以俟命:
    • 90%以上的人,包括之前的我自己,都是环境/现有网络的奴隶。在现有的环境逼迫和网络束缚下,被温水煮青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负担增加,人生从有无限可能收敛到充满悔恨的loser。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就如万里长征,”万里”两个字足以把大多数人吓回温水,坐以待毙。我毕业后的近10年,几乎从来没有开心过,因为我一直在温水里焦虑。(我猜不少人和我一样)但一直到我鼓起勇气离开了职场,伤痕累累,也还惦记着职场的舒适。回顾当年,缺乏准备冒然离开职场当然是错误的选择。但在那一堆破事里面,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鼓起勇气出发了!
    • 世界有它的安排,就好像乘车会因为地形急转而颠簸。你常常不是司机,连减速通过都做不到。此时唯一能自我救赎的办法就是拿出勇气,拍案而起,寻求机会。俞敏洪老师,史玉柱先生,早年经营报业的巴菲特和其他一百八十多个例子对此深有体会。在真正的危机面前,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更多是决断,然后面对的勇气。在真正的危机面前,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更多是决断,然后面对的勇气。在真正的危机面前,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更多是决断,然后面对的勇气。就算是在过去风调雨顺的几十年,商业的范式转移导致的失业,家人的重大疾病导致的返贫,还有其它类似问题都是摆在大多数人面前的现实。但很少有人拿出勇气启程,大多数人被一点一点的压迫到没有选择的困境。
    • 人缺乏勇气是全方位的:我的朋友和亲人看着我从彻头彻尾的loser和一窍不通的菜鸟,通过学习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例子摆在眼前,学习又需要什么勇气呢?但是我告诉他们我学了哪些东西以后,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我做不到。人生是个自我实现预言,你没有拔剑的勇气,你就成功预言了你的失败。
    • 随波逐流不需要勇气; 没有生在罗马,敢于启程去找罗马才需要勇气; 走到了错误的地方,敢于再次出发才需要勇气; 世界会变,罗马会塌,适应世界变化才需要勇气。
    • 幸福的秘诀是自由,自由的秘诀是勇气!这句话的真意是:只有拿出勇气才能摆脱环境和网络的束缚,才能去成长和适应世界,进而取得幸福。想清了这一点的我再回头看昨天的我,那只是个超龄男孩,算不上是男人。我觉得这是一次精神上的顿悟,记录于此。
    • 勇气和捡软柿子并不矛盾: 1. 勇气是内在决心,软柿子是做事方法论。 2. 人生总有意料之外:有时候局内找不到软柿子,就要有大勇气,跳出原有环境/网络/框架,重开天地。
    • 勇气是什么?乍看很难定义。但显而易见,勇气的结果是采取行动。那么根据福格行为模型:行动B=MAP。A是客观能力(包括外界约束和自身条件),P是提示因素,那么勇气就是M,是足够强的动机。是能垫平你期望的行动和你客观能力之间差距动机。英语里说:How bad do you want it? 你也可以故弄玄虚的解读成心力/愿力一类的术语,但都不改变其本质。
    • 勇气从何而来?勇气来源千万,恐惧,自信,贪婪都可以成为你的勇气。但是这些都不是系统性的勇气。art of impossible里面,有一章叫:The Habit of Ferocity. Whenever peak performers encounter life’s difficulties, they instinctively lean in. In fact, they lean in before they can even think about not leaning in. In the face of life’s obstacles, the best of the best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staying the course. So well arranged is their motivational stack and so well trained are their grit reflexes that rising to a challenge happens without their even noticing.
    • 巅峰表现者遇到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他们本能性的就迎上去了,他们甚至在思考之前就迎上去了。是的,面对困难,勇气是一种习惯。在你自己注意到之前,你已经开始挑战困难,push the limit.与之类似,缺乏勇气也是几种习惯。想想你自己缺乏勇气时的样子,你会同意这句话。
    • @硅谷王川:可以提一个”勇气边缘” (类似混沌边缘 edge of chaos) 的概念: 就是一方面每次测试可以跳出现有舒适区,获得新的信息 ; 另一方面测试风险有限,遇到的挫折打击可以承受。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抗打压力,降低测试的成本,扩大测试的范围。一点都不敢测试,和鲁莽的瞎搞,都不行。
    • 关于”勇气”,提出一点修正:勇气不是一个习惯,是一组习惯集。再提出一个推论:坚韧不拔也是一组习惯集。昨晚进行了越野长跑,遇到一个长上坡时,不加思索的跑了上去。事后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以前做不到的,而且也正是前面提到Habit of Ferocity一章里面的例子。静想了一下那一瞬间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包括:*. 以前这么长的坡我也跑过, 我可以的; *. 调整呼吸,不要喘; *. 专注在内观上,不要看前面; *. 如果累了就减速,降低步频和步幅节约体力; *. 跑出一身大汗真舒服。也许还有更多,但这些微妙的东西实际上是在脑中自己也没有察觉的一闪而过。这些细微的习惯/念头组合在一起,外在看起来像勇气和毅力,内在是一个系统。所以我们总说system for winner, goal for loser.
    • 强者的强大也是系统性的生态。我可以想象那些研究能力强大的人,如@硅谷王川 @CryPto33_GibbsDAO @lily豆丁_GibbsDao ,表面上只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但实际操作上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的微习惯。想要追赶他们绝不是蛮干就可以,最可行的道路是不断增加自己的微习惯,最终获得一个强大的行为系统。这个思考再次证明了:人是习惯的机器。
    • 后半句总结很赞,但还是要通过福格行为模型,积累微习惯,而非强迫//@Explorer-Zen:一旦习惯渗透进潜意识层面,要改变潜意识,也许只有反过来,通过强迫行为倒逼,从而形成新的固化的习惯。而这种未经意识层面理性分析的、突破原有习惯的先干了再说的“凶猛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把它称之为勇气。
    • 勇气和”捡软柿子” 不但不矛盾,在内在逻辑上更是一致的。已经十多年没摸代码的人为了研究决定重新捡起代码,这叫勇气。选择最简单的材料切入去研究,这是”捡软柿子”。正是因为不断捡软柿子,不断培养积极情绪,我们才有了更系统性的微习惯,或者说强大的行为系统; 反过来系统让我们获得凶猛的习惯,有持续的勇气不断自我突破,才有更多的硬柿子变软,让捡软柿子这事滔滔不绝。
    • 凶猛和保守的分界线在哪里?感觉就够了。总结:越有凶猛习惯的人,实际上是行为系统越强大,越能完成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想想Elon Musk,查理芒格/段永平认为Musk在高估自己。如果换成以他们的行为系统为标尺,这个结论当然是对的。但在Musk奔放的系统看来:这些不都是老子做成功过的事情吗?干就完了!如果成就Impossible是一门艺术,Elon Musk就是最杰出的艺术家。
  • 2022-07-20 Naval :产品化自己
    • 深刻,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积累网络的复利,这句话颇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作用:产品化了自己,在个人品牌和网络连接上就能获得复利。看来Naval宝典要插队早点读了。
  • 2022-07-22 ETH
    • 看见这篇微博觉得好像是自己写的一样. 最近跟身边每个人说这句话:TPS提升带来的可组合性和涌现会改变整个game。现在的E基本上只是个原型机,类比带宽起来之前只有email和文字web的互联网,或者图形界面出现之前PC机。后面出现的玩法无法想象,甚至可能出现新交易所。
    • @硅谷王川 脸书和推特这类社交网络的大发展,要等到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才摸索出可行的路径。类似的,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的大发展,恐怕要等到某个公链的交易费用足够低,界面足够简单。 ​​​
    • 自下而上的涌现需要基础架构和多样化的尝试。
  • 2022-07-24 福格行为模型
    • 奖励预期误差 = 惊喜
    • 习惯会自我生长/繁殖,生长:你原本只习惯于清理台面,后来变得习惯于清理整个厨房。繁殖:你原本只是想节食,慢慢居然养成了运动的习惯。
    • 习惯的生长和繁殖有一个隐藏约束:专注过程和情绪,忘掉结果和KPI。破坏激情最好的办法就是KPI,它很容易造成过高期望和负面情绪。忽略的办法就是专注享受过程,制造惊喜,享受积极情绪。
    • 还是说一下,区别是:设置可以轻松完成,获得快速反馈的目标和忽略比较远大的长期目标。远大的长期目标也要有,但不要过多关注。//@嘻嘻哈哈嘿嘿吼吼咕咕嘎嘎:哈?那这意味这要抛弃计划表之类的东西吗,我记得心流的要素之一好像是要设立一个目标。那抛弃kpi和设定计划(规划任务量)冲突吗?
  • 2022-07-31 决策的时间长度决定不同的最佳决策
    • 换成空间维度就很容易理解:如果A能看见前面1KM,你做出的最优解是a. 如果B能看见前面10KM,你做出的最优解是b. 两个最优解可能完全是相悖的,这很容易理解,1KM维度上看见的捷径和10KM维度上的捷径当然完全不同。
    • 同理,当我们Vision足够的时候,我们的决策时间维度就自然的拉长。当决策的时间维度是10年的时候,我们的决策自然就不被决策时间维度是一天或者一周的人理解。此时彼此讨论决策质量是无意义的。
  • 2022-07-31 缺乏选择权会有恶性循环
    • 看一个人强大程度一个指标是看他拒了什么机会.
  • 2022-07-31 创作技巧
    • 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有一个很有趣的技巧:逼自己的大脑从与日常逻辑差异很大的地方开始。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接触的信息都是重复而局限的,而如果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的default mode network就很难连接出新的idea。于是,上面这个技巧就是逼你强行的把不相关的,足够远的信息链接进来。有一个训练喜剧创作的技巧,就是对方不管说什么你都要回答”对对对”,然后再圆回来。因为对方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搞一些非常极端的问题,这个时候想要圆回来,实际上是让你绞尽脑汁的把大脑深藏的很多非常远的信息链接进来。Art of impossible的作者建议写一个科技公司的newsletter时,开篇使用:Last month, employees found a baby elephant in the lunchroom.这本质上就是上面的喜剧创作技巧。
  • 2022-08-04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 1.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这句话过去主要被用于”不屈不挠”的鸡汤,但如果用在创造性的理解/解决问题上显然更合适。把问题锁定在内心,本质是在注意力网络里面加了一个过滤器,在未来的某个点接触到相应的信息,信息就会突显
    • 2. 增加输入:在已有的知识网络里面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外部输入再构建,这点说了一千次了,不展开。
    • 3. 扩大视野:很多问题很多年都没有想清楚的原因在于专注在局部的术上面,而忽略了更大的全局。比如一个想创业的人,如果一天到晚在思考怎么融资/管理,而不去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实际上最终不可能理解创业的底层逻辑。当你学会zoom out/in之间不断切换,解决问题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 2022-08-04 unknown unknown -> known unknown
    • 所谓问不出正确的问题,本质就是缺少相应的维度。在这个前提下,别人就算给你讲了答案,你也会忽略掉那个维度的信息。而要问出正确的问题,本质就是把”未知的未知”变成”知道的未知”。
  • 2022-08-07 
    • 如果你看见一段话,写得很玄。在确定作者真诚想表达的前提下,原因只会有一个: 作者也没有吃透
  • 2022-08-10 多巴胺
    • 多巴胺释放的程度和刺激的速度有关:刺激的速度越快,多巴胺的释放速度越快。大脑产生的快感越强,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就越难。这就是为什么喝高度酒会更容易high而不是喝醉(即使摄入的总酒精量较低度酒更少)。这就是为什么血糖上升越快的东西,越容易促进人狼吞虎咽。
  • 2022-08-16 财富的本末
    • “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是句很好的话,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分得清本和末。成功的企业家和赚钱的投机者往往只看见了风险的超额回报,而忽略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的事实。
    • 农业时代,田地房产是最核心的生产资料,最扛负面黑天鹅的价值存储载体。但工业时代开启后,再也没有一尘不变的本。现在如果要定义“本财”,我会说是多维度垄断性的资产,垄断维度越多,风险越小,正面黑天鹅越多。例如: 苹果显然就比某大佬爱买的自来水/天然气公司好。
    • 早期创业公司/发展良好的普通企业,在成为大猩猩以前,都是“末财”。其价值在于创新/局部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财富规模。
    • 但一个聪明人永远不能忘记攻守平衡,要把赚来的一部分财富存储到防守良好的多维度垄断财富上。马云自己说过,他拜访李嘉诚,问李嘉诚多元化发展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李嘉诚回答:“你一定要有一些天塌下来你都能赚钱的生意。
  • 2022-08-27 跨越鸿沟
    • 跨域鸿沟过程中:
    • 1/ 从0到1的快速增长和龙卷风暴的区别是市场规模和用户数的上限,前者仅仅影响到最早期的early adopter。
    • 2/ “保龄球道”的本质是新技术的可组合性在随机性的推动下挺住了市场的检验,完成了渗透。把新技术推过了鸿沟,进入了“龙卷风暴”阶段。
    • 3/ “龙卷风暴”阶段的本质是新技术的可组合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量的新应用被各个领域的开发者发现。
    • 4/ 从0到1和龙卷风暴这两个阶段,对应着风险投资和大猩猩投资
      前者极低胜率,非常高的赔率;后者高胜率,高赔率。
      另外前者不具有时间和精力的冗余,且可以投入的资金量极少。
    • 5/ 在创业过程中,成为大猩猩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但在大猩猩出现以后,利用现有的网络,成为其生态中的一个环节则相对容易。
      比如说成为苹果很难,但如果你当时在行业里面有积累,成为苹果的供应商则相对容易。而且在早期还能够享受到苹果的增长。(当然后期被剥削不可避免,但那是另一个故事。)
    • 6/ 从猩猩游戏的角度看PFP,目前还是innovator和early adopter的游戏。early majority还没有认可,有可能就是无法认可。
      我有可能在什么阶段认错并投资PFP?
      如果PFP进入保龄球道,被很多不同应用场景采用,且切实的提高了这些应用者的效率。
  • 2022-08-30 创业与投资
    • 投资和创业所需要的网络形态的偏重是很不一样的:
    • 投资所需要的网络偏重广度,创业所需要的网络偏重深度。
    • 投资重在识别机会,这要求知识结构网络和信息获取网络的广度。很容易想象一个只盯着短线交易的人会不断错过Tesla和另一些有悖公序良俗的标的。
    • 创业重在把握机会,本质是在具体领域中要贯通。在具体领域里面的贯通需要的说在该领域里面节点足够多,连接足够强。
    • 记得以前有人说过,创始人最重要的是resourceful ,具有不会被卡住的能力。不被卡住的本质是领域内的网络的深度。
    • @二师兄与投资 上次吃饭的时候讲在他的领域里面,他有多次把创始人从错误的方向上领出来最终成功的案例。现在有多家公司在排队上市。这是一个区域内网络深度足够好的案例。
    • 有些人会以为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不需要网络,真相是如果没有好的网络,连团队都搭建不起来,更不用说外部合作方的信任能提供的巨大便利。朋友的游戏出海,代理方是某出海巨头,天然就站在了同级别产品力的游戏的顶峰。
    • 前段时间冒着高温特地去重庆吃了一个朋友的连锁饭店。吃完之后的感受是: 做法上确实有很大的创新,比好吃更重要的地方是特别。
    • 回来之后,意识到大多数创新且好吃的饭店的命运是被抄袭,然后失去特色。但这个连锁店朋友告诉我的数据是一年销售额三个亿左右,我就很诧异这种连锁业态为啥能在如此激烈的环境里做起来。
    • 我的初步结论是: 老板具有的网络(人员/资金/获取店面/供应链整合能力)能快速的把15%~25的口味优势复制出几十个连锁店,让这种独特的口味成为自己的标签。这是初级的餐饮创业者的即使知道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 2022-09-05
    • 问题是人一旦把问题的答案付诸神秘主义,从主观上就放弃了探索和注意。从创造力的原理上,就失去了认识事物本质的机会。当然这并不稀奇,但浑浑噩噩的失败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放弃探索/尝试积累而成。
  • 2022-09-14 啃书不好,要捏软柿子
    • 曾国藩的”啃书”: 缺乏选择权的时候最不坏的办法。曾国藩的学习方法讲究啃书:"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 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曾国藩为什么”啃书"?因为他没有互联网,缺乏”选择权",没有大量优质的信息渠道可以选择,所以搞不懂乘方就只好耐心的去想办法搞懂乘法,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 他也读得痛苦,所以对儿子说: “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你看"啃书"流派的老祖宗都要想办法对抗这种方法带来的负反馈。
    • 我们知道: 凡是需要靠毅力坚持的办法都是坏办法。或许你能做到一次两次,甚至三年五年,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用这样的方式学习一辈子。
    • 再思考一下实操的结果: 你精读的极致无非就是你的课本,在你通过考试放下书本之后,你没有用到的知识还记得几成?
    • 啃书不好的原理非常清晰: 当我们不具备下层的知识基础时,好像一个只懂加减的小学生去看乘方/开方。他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等到有乘法基础再回来看就豁然贯通。那你日常看书的时候,怎么知道这本书对你是不是乘方/开方对小学生?
    • 精度与速读
      • 收获摧枯拉朽的正反馈
  • 2022-09-28 增加思维模型的广度
    • 武侠小说里面练武功通常是指两件事:1. 提高自己的身体性能,进而为搏击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耐力更强,跳得更高。2. 把一些应对外部情况的思维模型重复,进而内化到不加思索的可以解决的程度。
    • 当然在“练”之外如果不能不断增加思维模型,能应对的情况就非常有限,来来去去就只能对付点五虎断门刀,始终成不了高手。所以现实中的武学宗师年轻时多游历天下,走访名师,以武会友。
    •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三件事:都是增加信息宽度。通过阅读,刷youtube,刷高手的推,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和思维模型,增加选择权和丰富思维模型。
    • 又一次想到广度决定深度
  • 2022-09-30 新环境
    • 事实上新环境才有可能发生新好运,一个熟悉的环境里面的属于你的机会往往已经被你淘干净了。你不敢换环境往往是在限制自己的信息宽度和可组合性提升。这往往等同于混吃等死。
    • 在事业发展上,应把公司当做一部电梯,不增长了就抓紧换乘。
  • 2022-10-01 投资 vs. 创业
    • 当时没有想清楚原因,回来以后对很多讨论反复推敲,早上有一个领悟。成功的投资者和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长远的vision和短期的判断:但投资者能耗/杠杆低,注意力应该集中在长期趋势,忽略短期和细节的变化。而企业家的能耗/杠杆高,如果在长期趋势和短期判断上面只能2选1的话,企业家必须主要选择短期正反馈,让自己活下去。有vision的部分人再逐渐往长期方向靠。
    • 一个例子:当我们聊到价值存储和小额支付时,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价值存储介质的反脆弱性。而C先生关注的是知道小额支付单位的人太少,做出来没人会用。这一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产品敏锐度;另一方面显然这不是投资人视角,对短期的回报的期待过高,忽视了长期的巨大回报。但是,企业要活下去,不就是必须抓住一切的正反馈,直到等到那个成功的机会吗?
    • 再往下又联想到了短线操作者和创业者的区别:同样关注短期,创业者有明确的现金收入/用户增长的正反馈,可以忽略一些日内的超短期波动噪音。短线操作者的反馈处于模糊地带,所以需要处理的信号频率和数量都大大超过创业者。但赔率又远远低于创业者,导致长期下来大多数亏钱。可以说是精神疲惫而无所得了
    • 之前有一位群友说过一句话,企业家需要更强的动物性,而投资者要努力抑制自己的动物性。现在看来很有道理。因此企业家牺牲更多,但成为企业家的高赔率补偿了这种前仆后继的牺牲。
    • 有一个豁然开朗的领悟:我一直有点轻视那些vision不够远的企业家。
    •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们都有vision不足的问题以后,我意识到这种轻视显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
    • 今早看书悟了:在把握机会,成功落地这件事上,除了外部网络,另一个核心因素是大量低维度/细节(俗称接地气)的思维模型。
    • 这二者在把机会落地这件事上可能比Vision更重要。
    • 一个长期经营餐馆的人,到人流量极大的地方,不但会有更多的注意力发现餐饮提供的不足,还有更多的维度来评估需求是否真实且旺盛,还有能力快速的认识并组织起需要的资源。在捕捉开餐馆的机会这单一的一件事上,段永平也不一定搞得过他。
    • 我自己做成的几个小事情也都如此。但更有意思的例子是: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自幼有学“万人敌”的素养,看见秦皇才会有“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并真的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 看准一件事情是一方面;大量的,细节的思维模型是把一件事落地的关键。
      优秀的投资者框架提高很快,但在细节认识方面提高是非常困难的。
    • 关于天使投资的认识的一点更新:现在我认为天使投资的假设是:如果选好了方向的前提下,与其自己去犯所有的错误,不如分散给多个有大量的细节的思维模型的人去尝试。
    • 关于连续创业者认识的一点更新:从上述意义上说,连续创业者,特别是那些总能做到一定规模的创业者,是赔率和胜率兼顾的好标的。因为我们自己去做也不会比他们更好,而他们还经受了大量失败的考验。这就很容易理解SIG的王琼从酷讯开始追着张一鸣最终成为字节跳动的天使的逻辑了。这就很容易理解王兴九败依然得到那么多资本持续追捧,终有一胜的逻辑了。
    • 这条心得要鸣谢肖总和志毅哥给予的启发。
    • 当然那些缺乏vision但足够落地,且有好网络的企业家,凭着不断的拿下短期机会,可以反复成功,吃得很肥。但底层逻辑变化的时候,死得很惨也是常态。还是要有智慧在长短期取得一定的平衡。
    •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好的框架是长期活的好的必须,细节模型是某些阶段发快财的概率提高。就算发了财,还是要转到前者上去。所以后者是可选项,前者是必修课。
    • 既然企业家是连续的正反馈喂出来的生物,那企业家具有动物性就很容易理解。同时企业家的乐趣就很容易理解: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网络,在别人不可能处把网络继续打通,越打通越上瘾。这似乎有点像攀岩,在大多数人爬不上去的地方,攀岩者利用自己长期锤炼的高难度的动作,寻找到后续的路线,获得大量的多巴胺分泌。当然钱和名声也会让人上瘾,但有些淡泊名利的成功者, 也会无法放弃做企业的原因在此。
    • 到此,大多数企业家局限性也就很明显:即使范式已经转移了,外部条件不存在了,也很难放弃原有的正反馈。因为原来都是找一个动作就跳过去了,直到这次跳不过去。
    • 企业家要理解自己的短板,在关键时刻要有放弃的勇气
    • 是的,首富只是网络,相关细节模型和运气更好的普通人。现在这三样都变形了,不是靠努力就可以的。他如果把40亿变成某些其它资产,他可以更幸福。//@大饼刺客2:现在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国美黄老板,出狱后奋斗了18个月,成功亏光40亿,连个水花都没有
  • 2022-10-08
    • 1. 尽可能与优秀的人同行,本质是环境影响和网络扩大。 2. 大量阅读是在增加知识的广度,进而形成深度。 3. 不要绷太紧,本质是保持时间/精力的冗余。不管在选定的方向上解决关键问题,还是修正方向,时间/精力的冗余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 2022-10-10 勇气,可选择权
    • 勇气,或者我们前面提过的凶猛的习惯(Habit of ferocity),本质不过是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节能的朴素需求,在获取正反馈之前,先踏出那一步,延迟享受正反馈。大多数时候只要过了前面的slow beginning,都会发现可选择权增加了,路越走越宽了。\
    • 可选择权的增加,就是自由度的变大。然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是内心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前提。你之后有可能获得的任何自由,都来自内心自由的推动。你心越自由,就越有勇气尝试;越有勇气尝试,心就越自由。
  • 2022-10-20 福格行为模型的prompt
    • B=MAP 里面,P一直是一个被低估的变量。学习了福格行为习惯的框架以后,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也有很多问题一直没解决。最近渐渐意识到,从P上下手才是关键。
  • 2022-10-25 增加宽度
    • 时间足够长企业总是会遇到各种过不去的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家唯一可以做的,且做了也不一定有用,不做大概率不可持续的事情是:增加信息宽度,增加选择权,在绝处为企业找到生路。
    • 我跟我妹说:宽度可能没有卵用,但没有宽度可能遇问题就死了。同时企业家并没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所以持续拓宽信息面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唯一有价值的事情。她被说服了。王兴做为无限游戏者,永远处在增加宽度的创业状态。就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
  • 2022-10-25 放权
    • 其它人是Muscle, 需要通过不断锻炼才能强大。更具体的说,是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伙伴犯错是企业发展必须支付的成本。如果看见你的伙伴犯错,你就想去救火。那你就永远都在忙着救火,企业遇到变局就结束了。
    • 支正春同学有个很好的模型:巴菲特公司只有几十个人,但巴菲特公司其实有几十万人。巴菲特可以用撬动几十人,再去撬动几十万人是因为下面的Muscle拥有了自己的Brain。通过放权让muscle上长出大脑,这才是领导者在管理上应该做的事。
    • 这就是李嘉诚对宽度的解决方案:我不一定总是能够找到新的路,但我有任何时候都赚钱的业务,于是我企业总有退路。这是老一辈企业家的底线思维。比不断找到新方向也许赔率不够,但是胜率很高。这也是很多科技新贵长期下来跑不赢李嘉诚的原因,一个大浪都不见了。
  • 2022-11-02 赋能
    • 给员工赋能
    • 字节跳动 – 大中台 – 向业务赋能
    • 封建/加盟就是一种赋能:管理成本太高,于是把军事/品牌能力做为中台,赋予领主/加盟商。

  • 2022-06-26 两小时Podcast
    •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b42330e0f14bf866e7d37b?s=eyJ1IjogIjYwMzdhMzlkZTBmNWU3MjNiYmRmMDM4ZCJ9
    • 头6-7次创业快速失败, 误打误撞在投资界得到正反馈
    • 价值投资 – 王川文章价值投资重仓美的
      • Why美的 – 自己体验出发 – 原因自己选电器大部分选美的 – 性能差不多的美的价格低,价格差不多美的性能好
        • 行业:格力/美的/海尔 三大强
        • 当时研究的不是行业本身是否增长(not top down), 只研究几家行业巨头
      • 大方向 – 行业
      • 基本上不割肉的原因是标的long gamma, 基本上跌了都能涨回来.
    • 被杠杆伤害
    • 躺赢 – 锁死向下的可能性,让随机性带你赚钱
      • 向下:包括投资方式和标的
    • 从交易的角度看,必须有风险敞口则可能被黑天鹅干掉
      • 期权 – 不算希腊值,如果需要希腊值则是一个十分精细的系统
      • 例子:Long 120 + sell some call 20 – 产生低风险现金流,一种价值投资
      • 避免高抛低吸,以100为核心资产hold, 生下来的资产赚点现金流
    • 两部分:挑选大猩猩资产+用期权等产生现金流进行收益增强
      • 大猩猩资产: Gorilla Game
        • i.e. 苹果,全方位多维度的垄断者,不仅仅做工好,而且app生态圈,供应链etc.
          • 苹果可以制定行业规则, 苹果可以把你积累很多年的资产变得一文不值
        • In other words, 这个行业别的公司都不应该买,因为可以被大猩猩秒杀
        • 只要这个行业有意义,这个大猩猩就有意义
        • 相当于是风险资产中的”无风险资产”
        • 护城河vetting: 大猩猩投资法的优势,打败大猩猩的一般只有范式转移
          • 大猩猩不被范式转移打败而是被边缘化
        • 范式转移是一种渐变 
          • Bitcoin 2009年开始现在越过鸿沟但是很慢的一个过程
          • 如果可以主动验证则发现范式转移简单(i.e. 用不用微信),反映到财报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 行业龙头不一定是大猩猩(i.e. 宁德时代), 而是”国王的游戏” (per the book)
          • 宁德时代可以收到特斯拉的黑天鹅,而特斯拉作为行业大猩猩,只要行业增长,特斯拉就能吃行业的正向黑天鹅
        • 如何识别大猩猩?等大猩猩出现之后再买而不是赌一个
          • 例子: 特斯拉 vs. Edison交流电直流电标准大战 – 两个都work, 等他胜者跑出来 – 猜一个胜率较低所以等一个
        • 大猩猩资产很难出现风险
    • 币圈
      • 共识的价值,共识极难破除
        • 例子: 企业文化(华为 vs. Google)
        • 古代皇帝是一种共识
      • 对于庞氏:倒了之后再起来的成本/需要的共识更高,而比特币一再周期尚未崩盘证明其不是庞氏
      • 比特币估值天花板足够高
    • 冗余  
      • 不要毕其功于一役, i.e. 一半的钱无风险资产,另一半的钱有风险资产,worse case scenario用一半的钱过得还可以
      • 赔率也很重要!
    • 微博输出是ROI最高的投资
      • 费曼学习法
      • >15K粉丝之后就会从粉丝得到机会
      • 契机:王川建议 
      • 节约社交成本/和开好车一个道理
    • 系统性得到好运: 增长行业+网络大小
    • 风投
      • Web2 需要风投(公司需要走窄门IPO), Web需要vision/ability to build
    • 长期跑赢
      • 一家淘宝店很难长期跑赢淘宝
      • 捕获价值的能力是否随时间成长? 
      • 无聊猿叙事能力出色(i.e. 明星加持)
        • 但天花板比较低,i.e. 艺术品交易市场

Leave a Reply